一见白居易的“尊师爱徒”佳话

admin 发布于 2024-02-19 阅读(76)

海宁地处杭嘉湖平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盛,历来为文人墨客爱游之地,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海宁许多名人曾经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奋力拼搏,以其深邃的思想睿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尊师爱徒”的佳话

白居易16岁初次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特地登门拜访海宁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可等到顾况打开白居易诗卷,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就反过来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后来,白居易成为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与李白、杜甫、元稹并称为“李杜元白”,在中国文学历史被誉为“唐诗四大家”。

不避俚俗,质朴平易

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

(作者供图)

■顾况(708~801),字逋翁,海宁市海昌街道狮岭小横山人,唐至德二年(757)进士,德宗时秘书郎迁著作郎。他性诙谐狂放,即便王公贵人与他交往,亦在所不顾。

唐贞元五年(789),宰相李泌死,顾况作《海鸥咏》诗,借物喻人,讽刺权贵,被劾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后终为官场所不容,自行退隐,结庐于茅山,自号“华阳真逸”“悲翁”。

顾况一生郁郁不得志,悲愤凄怆,写下大量诗篇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其诗喜用口语,不避俚俗,质朴平易,通俗流畅,很好地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曾影响白居易。

著有诗集20卷,后散失,明人收遗存作品,辑《华阳集》。《全唐诗》录顾况诗239首。其还善画山水,手迹惜已不传。

顾况归隐故里之后,曾筑有读书台。他的读书台传说有两个。据《顾氏宗谱》载:在他的老家(海宁市海昌街道),大、小横山之间,筑有一个读书台,该台筑有重檐亭子,顾况常在此读书;另据《硖川续志》记载:“在东山葛洪丹井西,有石倚空,顶平如台,山势环拥,清翠四周,唐顾况尝读书其上。”这就是顾况的东山读书台。

顾况本人有《自题读书台诗》(也叫《山中听子规》):

野人爱向山中宿,

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

夜半子规来上啼。

从这首诗来看,顾况的读书台是在东山上,因为葛洪丹井位于东山大悲阁后斑竹园中,在惠力寺大殿西,有丹井楼与丹井。但横山也有他的读书台,后文再细说。

不忘师恩

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

(网络图)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不忘师恩,在顾况去世20多年后,他于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第二年他到盐官县巡视,百忙中亲自到硖石拜访恩师顾况故居。斯时也,恩师已逝,音容已杳,昔日的一切都化作了云烟。白居易寻找到顾况读书台、长松树等遗迹,抚今追昔,惆怅莫名。

白居易写下了《望硖石湖》诗:

菱歌清唱棹舟回,

树里南湖似鉴开。

平障烟浮低落日,

出溪路细长新苔。

居民地僻常无事,

太守官闲好独来。

犹记长安论诗句,

至今惆怅读书台。

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

▲东山大潮拍客 陈铭/摄

紫微山

海宁人民为了纪念这对师徒的情义,就以白居易诗句“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以及他曾做过“紫微省中书舍人”之职来命名西山为“紫微山”,并立碑为念。

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

▲ 紫微阁

如今,海宁的紫微山(西山)已打造成古典式园林,内有不少著名景点,如徐志摩墓、钱君匋墓园、紫微阁、松鹤亭、龙虎亭、义士亭、牡丹亭、三角亭、半壁亭、八仙台、裔笑岩、磐陀石、烟霞洞、祖师池、白水泉等,并把紫薇花命名为海宁市花,在全市各地种植。

顾况读书台

顾况的读书台留存至今。历代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到了海宁硖石,无不前往拜访祭扫。明代的彭联贻有《顾况书台》曰:

华阳真隐逸,曾此卜居来。

古宅惟流水,闲门自绿苔。

乌啼千嶂暝,春至百花开。

不改双峰色,寒烟满石台。

诗人已逝,诗魂不复。宅前流水,门内绿苔,人去楼空,寒烟满台。真伤感!明代胡奎写下《海昌八咏 其四 顾况书台》诗道:

紫微之峰林壑幽,

顾况台前曾一游。

千年古寺白云外,

一个长松丹井头。

僧借翻经凉月夜,

童来扫叶夕阳秋。

明朝别后登临处,

惟有书声杂涧流。

最使游人难忘的是明代林鸿的《紫微山诗》:

紫微山色倚空青,

天上参差列画屏。

佛国楼台青嶂合,

仙家洞府白云扃。

松花雨过通泉脉,

芝草烟深识地灵。

日暮倚阑清兴远,

樵歌都在醉中听。

读到如此美丽的画卷,即使人不到紫微山,也早已醉了。山上有佛国楼台,有仙家洞府,松花通泉脉,芝草识地灵。于斜阳深处,醉听樵歌入暮云,此是何等样的仙趣呀!

以上诗作似乎都写的是东山上的顾况读书台。在海宁的横山,也有不少与顾况有关的古迹,如山前山后有顾况读书台、禅寂寺、顾况墓、石墨池、草蒲潭和“耕读人家”的石牌坊。北面的小横山,是顾况的祖居地。

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_樵声出紫微

顾况曾写过一首《江上故居》诗:

家在双峰兰若边,

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

月上青林人未眠。

站在顾况的读书台前,发思古之幽情,台在人杳,能不伤之乎!

清朱瑞椿想起顾况上面的这首诗,更是伤感满怀,写下《题顾况读书台》诗曰:

认取双峰兰若边,

逋翁旧宅想当年。

数声清磬鹤初下,

满坞白云人未眠。

花落颓垣春寂寂,

雨深废址草芊芊。

相传访道三茅去,

石室金庭手一编。

顾况还有一首诗,叫《忆山中》,分明写的就是横山:

标签:  白居易 读书 诗歌 紫微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