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对节日的吟咏也逐渐丰富了起来|

admin 发布于 2024-02-22 阅读(84)

在古典诗歌中,月亮一直撩动着古人的情思。

尤其是到了唐宋时代,诗歌发展至最为璀璨的辉煌时期,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诗歌中对节日的吟咏也逐渐丰富了起来。

一、唐代诗人的中秋情怀

唐代对中秋节还不是特别重视,虽然当时已经有了赏月的风俗,但并没有过多地将赏月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所以写月的诗歌虽多,却没有多少单纯写中秋的。我们会发现,唐代的中秋诗歌,多以“八月十五日”为题,而不是用“中秋”两个字。

比如李白,写过很多关于月亮的诗歌。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也有将月亮与思乡联系起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李白的咏月诗,点明中秋的极少。

苏轼中秋月的名句_苏轼的《中秋月》_苏轼词中秋月

其他的诗人,大多也是如此。

可即便如此,唐人咏八月十五日的诗歌,也颇有其特点,寄托着唐人浓浓的中秋情怀。

(1)有营造华美空灵的意境,运用清丽诗句写明月的。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一首名篇,其中写月:“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明亮的月光,皎皎的夜色,让韩愈被贬的心情豁然开朗,甚至还洒脱地劝说友人借着这清丽的月色,饮酒作乐,潇洒通透,令人敬佩。

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也说:“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已经将团圆与明月联系在一起了。

徐凝的《八月十五夜》,除了明写明月皎皎之外,也寄托了无限情思了,他说:“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好一段愁思呵!

苏轼中秋月的名句_苏轼词中秋月_苏轼的《中秋月》

(2)有触景生情,共看明月而对月怀人的。

唐代科举较为完善,各地游子来来往往,经常到了节日也无法回家,只好在节日时,洒下一段相思的情怀。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诗,是唐代中秋诗中的名篇,从写景到抒情,短短四句,形神兼备,令人断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冷色的调子,寂静孤独的夜晚,诗人抬头望月,由此想到天下游子此时共看一月,因而顿生秋思之感,因而反问秋思落在谁家?自然是有诗人一份的!

白居易也有这样的怀人情思,他在《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中写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中秋的明月与远方的故人,同时出现在诗人眼中心中,令人感动。白居易除了这两句之外,还有那首离乱后,因亲人无法相见而写下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更是千古流传的绝妙诗句。

苏轼的《中秋月》_苏轼中秋月的名句_苏轼词中秋月

写景、怀人,唐代八月十五夜所写下的诗歌,大抵如此。

但由于唐人整体上对中秋节并不过分重视,所以唐诗中写月的千古名句、千古佳作虽多,可是咏中秋的好诗却不多。

二、宋人对中秋的偏爱

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了一项全民喜欢的盛大节日,因而中秋被赋予了更多地意义,宋代的中秋诗歌,也变得更多更好了。

在承袭唐人的基础上,宋词这种艺术的发展,也为中秋诗词带来了新的变化:在融情入景中,升华出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苏轼的《中秋月》_苏轼词中秋月_苏轼中秋月的名句

(3)有因节日而生出时光易逝、惜时伤感情怀的。

宋初诗人王禹偁的《中秋》写道:“莫辞今夕看,动是隔年期”,中秋的明月是一年中最为明亮的,错了就要再过一年了,那种一年催一年的伤感,融入到了中秋赏月的感情中。

苏轼在黄州被贬时,也写过一首《西江月·黄州中秋》,写尽了苏轼人生低谷中的苦闷之情,伤时感怀之意: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低沉婉转,孤独伤感,让人忍不住对苏轼流露出同情和伤感,而他的《阳关词》中,更是突出了时光易逝的无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的《中秋月》_苏轼中秋月的名句_苏轼词中秋月

(4)有借中秋之月之情,而感悟到人生,以寻求精神解脱的。

这方面的代表,无疑是苏轼被誉为“千古中秋词第一”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词的浪漫奇幻的想象,下阕的哲理思索,都是绝佳之极的,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真的是道尽了人生之真谛,但苏轼明知这种难以摆脱的无奈,却又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简直写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苏轼的《中秋月》_苏轼中秋月的名句_苏轼词中秋月

(5)除此之外,辛弃疾的中秋词,也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有一种浪漫奇幻的美丽。

他的《太常引》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将月亮比作明镜,金波流转,比喻奇特,末尾又说“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多么浪漫的想象!

辛弃疾还有一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更是借用屈原的天问体,写出了一首全是问句的名词,更是浪漫主义的绝佳之作!

唐宋两代时代风貌、文化气氛各有不同,诗人对中秋的情感也不一样,因而写出了不一样的中秋诗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唐宋人不一样的中秋情感。

标签:  诗歌 苏轼 中秋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