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育改革当今教育,问题重重,众说纷纭

admin 发布于 2024-03-05 阅读(111)

教育改革

当今教育,问题重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育资源不均、教育不公、教育行政化、学生负担重、教师压力大、师生比例低、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课程设置问题、抄袭作弊问题、招生问题、就业问题,不一而足。钱学森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看来,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内卷化。类似于公务员考试培训,教育陷入内卷化,恶性内耗。在中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选拔竞赛,而不是培养提升学生的才能,学无以致用,应试教育成了必然,高考彻底沦为军备竞赛,所有人都陷入囚徒困境。在高校,文凭一再贬值,高学历越来越多,但所从事的工作却并非越来越有价值,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尤其如此,相同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往往越来越高,但工作者却未必越来越胜任。高学历的趋势让学生陷入内卷化,关注蛋糕的分配而不是蛋糕的做大。而对于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来说,这些所学更是没有价值。

2. 对个性化的抹杀。统一化的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实习、论文无法契合个体的需求,也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所学和未来真实工作之间存在巨大的错位可能性,学无以致用,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3. 学生缺乏目的性。抄袭、作弊司空见惯,逃课、旷课屡见不鲜,很多学生沉溺于网游、网文无法自拔。目前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督促、监管,但长期他律挤压自律,却陷入猫鼠游戏,收效甚微。学生缺乏目的性,学习更多是由环境驱动,而不是自身驱动。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结束,学生继续学习意愿低。在填报志愿及就业选择时,往往迷茫不知所向。另外,本来学校是提供服务的平台,学生是享受服务的主体,但表面合理实际吊诡的是,学生更渴望假期而不是课程、作业。

4. 高校考核制度不合理。在高校,获得学位证、毕业证必须通过每一门考试,如同对所有门科目实行连坐制。教考合一和“连坐制”让考试很难客观、公正。教考合一造成“正态分布“及“开根乘十”等乱象,一些试行教考分离的高校发现学生大片挂科,不得不停止这种变革。而连坐制带来的压力也让学生补考、清考及大四考试时成绩的真实性存疑,难以保证考试结果的真实公正。同时,考试内容和市场需求的严重错位,导致考试结果难以反映考生市场价值。

5. 高校过于注重科研而忽视教育。当前,科研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了学校的资源、声望、排名。教育方面,高校更倾向于通过科研提高排名、声望来吸引好的生源,而不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提升人才产出率。高校占用教育的资源却忽视教育的职责,高校教师收入、评聘、晋升不以教学质量、教学反馈为标准,而是以论文、课题等学术成果为标准。教师注重科研,而教学只是其不得已需要应付的任务,虽有评教体系,却只是聊胜于无。高校教师入职门槛远高于培训机构,但其授课积极性、授课水平及整体教学效率不如后者。

分析以上问题,教育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剥离高校考核功能。对于学生而言,高校的功能有二,教育和考核,教育即培育提升能力,考核即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如学位证、毕业证。从某个角度来说,决定一个学生所属学校、专业的,并不是他能否获得相关课程等教育资源,而是他能否参加相关课程的考试,获得证书。很多时候考核功能甚至更加重要,我们会羡慕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世界名校,但我们却往往对这些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资源不屑一顾。同时,考核功能也是高校吸引力和实现学生管理的核心所在。但考核对于高校,弊远大于利,是导致前面所述问题的根源所在,剥离考核,势在必行,主要在于:

a) 个性化教育。当前高校既包含教育又包含考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必然导致以学校为主导的大一统教育。耐克公司生产的鞋子要打上耐克的标签,必然要保证每双鞋子的质量,因此也必须要统一化标准化每双鞋子的工序。高校要为学生的能力背书,必然要规划、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均统一而强制化。高校只有剥离考核功能,专注于教育,才能保障个性化的教育,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及社会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学以致用,做大蛋糕而不是仅关注分配蛋糕,避免内卷化。

b) 提高学习目的性。当教育不再大一统,每个个体所学均不一样。“把自己置身于杳无人烟的荒野中,去判断自己的方向”。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及市场的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方向及职业生涯,学习不再是别人、环境给予的规划,而是自身的需求,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校回归教育的本质,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管理机构转化为服务于学生的平台。学生在学校也不再为了通过考核而影响教育,无需再作弊、抄袭和参加对自己无意义的课程,学生和学校目标更加合一。

2. 发展考核机构。高校剥离考核功能后,学生依然有获得考核的需求,这就需要专业的考核机构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机构因不承担教育功能,故可从制度上增强考核的客观公正。而考核机构的专业性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同时,可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进行灵活细致的考核,使考核与被考核者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每个人只需要学习自己职业规划所需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避免学习中不必要的消耗。同时,考核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也决定了其与市场需求的完全对接,考核结果更真实的反映被考核者的市场价值,考核机构间的竞争也将让考核更加方便快捷。而科技的运用,使招聘者可以直接在求职者主页(简历)上看到鉴定背后的题目、分析,也使考核结果更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市场价值。

3. 高校回归教育。教育是大学承担的第一社会责任,大学与研究所的区别在于其承担了教育之责。当前高校重视科研而忽略教育,是因为教育难以对高校的资源及声望做出贡献,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学质量难以评估量化。在高校剥离考核以后,教师不再既需上课又管理学生同时又给予分数,而只是提供教育,制度上保障了评教的施行,也增加了教师学生的目标一致性。同时,教考分离后,通过学生在第三方考核中的表现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评估教学质量。而这些,将成为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直接影响高校的资源及声望。高校需将教育和科研分开,两条腿走路,教育和科研有各自独立的薪酬、晋升机制,而不是让科研人员顺带做一些教学任务。重视教育并不需要强制科研人员去授课,而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4. 改革招生制度。在高校剥离考核后,作为计划思维产物的专业与学制不复存在,对学生而言,高校只是纯粹追求价值的一个服务平台,而不是目的本身。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开始学习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不再为了大学这一目的而参加统一的考试,陷入内卷。申请者根据自己通过的各类考核等方式申请高校,而高校的招生将采用公开透明而又迎合个性化的算法,同时专业变为打包而不是零售。而高校在招生时,通过审视每个申请者之前通过的考核等状况,也可以避免所学方向扎堆的现象。同样,对于中学招生来说,也将考虑申请者自身特性,这也决定了大、中学教育一体化,中学走班制不可避免,教育走向市场化。

总之,当剥离大学对学生的考核后,考核将由社会承担,大学回归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而学生和学校的目标更加合一:价值。

教育展望

传统教育,在经过上述改革后,虽能焕然一新,但有些问题,如资源不均、学校间马太效应、个性化与资源匹配等问题还无法彻底解决,有些问题甚至在教育市场化的大趋势下还有加剧的可能,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更多新技术的应用。

传统教学中,受限于教室的大小,及互动性的制约,师生比例有很大的限制,很多优秀的教师资源只能为一小部分学生获取。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很多学校纷纷通过公开课,向外界分享自己的教师资源。这非常值得鼓励的,但还不够。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校的,更是国家的,纳税人的,不仅课程视频可以且应当向社会公开,一些教学资源如课件等也可以向社会公开。不过与其如此各学校百家争鸣,不如国家组织一批各行业各方向经验丰富的人员,精心编撰课件、视频等课程资源,向全社会共享。而由国家组织人员制作资源,不如交给市场有效率,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打造一个高效的教育线上系统,让所有个人,得以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这套系统,不仅面向学生,更是面向每个学习者。它不仅仅是教师在线直播、批改作业、举行考试,或者放一些视频、资料,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而是学习方式的全面升级。同时,相比传统线下教育,线上教育可以让老师在重复造轮子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展望一下这个教育系统:

1. 生动的表达方式。传统课本教材,受限于纸页承载信息方式的限制,只能用文字和二维图表来表达信息。而在此系统上,可以采用更多维的方式生动的展示知识,包括而不限于视频、音频、三维图片、动态图片、VR等方式,让学习者更快速轻松的学习,更迅捷的掌握知识、信息。

2. 个性化教育。首先,系统对学习者有深刻的了解,不仅是在学习初始让学习者做一些测试,而是更多的在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学习者也不断的主动矫正系统对自己的了解,最终让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者。这种深入的学习,使系统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给每个学习者展现个性化的知识构架与知识路径,最大化的匹配学习者的个性。可以设想,如果让现在的你去教一年前的你这一年所学的某些知识,教学效果必然叹为观止。

3. 良好的互动性。在学习者有阻碍、疑惑的地方,可以调出这些知识点的其他释义方式,如更详细、更生动的阐述、展现方式。同时每个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系统阐述知识的方式及难度,也可以在系统中快速的找到自己疑惑的解答。而通过技术,甚至视频也可以展现出良好的互动性。在系统前期,特别是较少人涉猎的知识领域,系统并不能尽善尽美的顾及到每个个体的个性化,将有很多答疑者隐藏在系统背后,当系统无法满足学习者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答疑者获取帮助,而系统将智能的匹配学习者和答疑者。同时,通过屏幕共享技术,这些答疑可以达到接近线下一对一的效果。

4. 集体的智慧。系统的发展也有赖于学习者对其不断的补充、反馈,当学习者发现系统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或者自己的个性化疑惑未能得到解答,可以帮助完善系统。而通过大数据,可以利用学习者的学习“痕迹”使系统不断迭代、进化。另外,系统的打造需要很大的成本,虽能带来学习效率上的巨大提高,但也使学习者承担较高的费用,即使在学习者通过一定考核后国家可以给予补助。而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成为答疑者,贡献者,以己之长补人之短,通过对系统的建设,比如答疑,上传教学视频等方式,获取收益。同时,借鉴专利制度,对每个贡献者的独创性想法进行保护,让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对系统添砖加瓦。

假如有一个老师,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无不知晓,而又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他能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给你,同时也极其了解你自身的情况,因材施教,用最适合你的方法使你快速学习,而你也可以随时调整他的教学方式,在你有任何疑惑的地方得以解惑。最终,让你的思维在知识的荒野中一马平川的前行,到达彼岸。而这套系统,就是这个老师。

学习效率的提高,将带动学习准确性的提高,很多知识不再需要为了将来可能的工作场景而预备性的去学习,这样将带来效率提升的平方。

人类学习进化之路有两个方向,一是大脑的进化,二是对信息的处理,使之更容易被理解,被吸收。学习的过程犹如消化食物,短时间内我们难以让我们的肠胃突飞猛进的进化,但我们可以让食物更容易消化。在未来,或许教师可称为信息烹饪师。

标签:  考核 高校 个性化 科研 视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