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赢了”:江苏卷是魔鬼吗?

admin 发布于 2024-04-13 阅读(58)

【新民晚报·新民网】昨天高考作文全部出炉,又是一场全民吐槽狂欢。

据说是江苏卷作文题“赢了”,网友直言:“江苏卷是魔鬼吗”。

来欣赏一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网友:

谁说水至淡了?海水可咸呢!好吧,这算抬杠。但怎么写确实蛮难把握的。据说第二句是关键,要交融,要合作。有的考生可能会写水煮小龙虾不好吃,十三香才好吃,倒也是个思路。要我写,我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立意、思想性一定会更高些,不知是不是合了出题人的心意。

据说江苏出题一贯小清新套路。

这是去年的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花解语?不是很懂。是不是名花解语的意思?好像这里不是这个意思,老师想表达的应该是“玫瑰花代表爱情”。所以考生上来就蒙圈是很可能的,还好“鸟自鸣”应该可以理解。语言演绎生命?不是很好懂,反正就是个绕。

事实上江苏卷有“绕”的传统,

如15年的江苏卷作文题: “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自己的样子……”对此很多人表示不懂那是个什么样子。

每年公众观赏揶揄奇葩高考作文题目秀,这本身就是挺奇葩的一件事。

今年的作文题同样遭到种种吐槽。

今年浙江卷的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网友表示,

这是不是要写成:人究竟应该做一个“自私的人”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估计出题人是这个意思,但非要兜个圈子。

其实浙江卷最难的据说是18年的作文题: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很多考生不了解“浙江精神”,不知道怎么写。

网友@十八不是阿姨:

18年离题的人在这,写了三分之一就开始想着完了死了,算了接着写吧。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时事政治越来越多成为作文题的素材。今年的北京卷题目就非常突出。

但时政类的作文题要出好也很难,如果不加限制,学生的表达很容易同质化。但出题老师的想象力似乎有限,连续几年出现“给若干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这样的题目。

比如今年的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2018年全国Ⅰ卷

试题内容: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2017年北京作文题: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其实今年的北京卷作文至少是比较容易写的。

2016年的题目才有点吓人: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很多考生第一眼看到题目就懵了:没看过《白鹿原》怎么办?老腔是个什么鬼?

再说上海卷的作文题“中国味”。

很多考生可能会写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但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特意给我画了题中的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如此我就不会写了。

前年上海卷的作文题是《预测》,

当时我的评价是:《预测》这个题很莫名。提示里希望考生去写人生的不确定性。但人生怎么是预测呢?要么憧憬要么展望,要么索性卜算,预测那是章鱼保罗和贝利的事情。何况这样的题怎么写出冲突写出情感写出思辨?无聊。

回头看这个评语有点偏激,但我仍然不觉得那是一个好的作文题。

涉及近千万考生,严格第一、保密第一的“中国第一考”,其中占分比很大的语文作文,虽有一众名师、专家闭门精心打磨,然其轻率和粗陋的程度,屡屡出人意表。

2015年高考作文题被吐槽最多的是新课标全国Ⅰ卷。

父亲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女儿屡劝不听果断报警。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以写给违章当事人,也可以给女儿、警察。

这种“题以载道”的老套路,其实很难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个性和文采。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简直是骂人:“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没有争论的价值,而出题人意在引导争议性,明显是脑子进水。”

山东卷以“丝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谚语为素材的作文题勇夺当年吐槽榜第二。事实上至今被认为其“莫名其妙”的程度不可逾越。网友最抓狂的是:“肉豆须是哪个鬼?”

高考中的常识性错误近些年屡见不鲜。2015年安徽卷作文题,有专家指出,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任何东西都是黑白的。所以,在这种显微镜下看到黑白的蝴蝶翅,不能推出“蝶翅本无色”的结论。

2013年浙江卷,作文素材中把英国作家戈尔丁误引为“美国作家菲尔丁”,四川2010年高考作文题材料: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出题人竟突破了两点构成一直线的几何定律。

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经验与勇气”素材: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上有条裂缝,许多老工匠都不敢尝试切割,年轻工匠挺身而出一举成功。一位地质大学博士的点评是:“给你们体会下钻石是怎么切成两半才能产出最大价值的:1.三维重建;2.计算机自动计算;3.完事,与勇气无关。”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材料,烛光影响了栖息在山洞里的美丽蝴蝶,南京农大专家说:那是蛾子!

其实很多逻辑和细节上的差错,并不影响考生的发挥,或者说“损失均等”。但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专家教授,对事关考生前途未来不负责的态度。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随手百度一下,即不至有如此的难堪。

有资深语文老师说,这些年来,高考作文题变成了一场秀,每个考区都想着“题不惊人誓不休”,结果怪题偏题频出,高考题目严谨、准确、明晰,给每个考生以发挥空间的基本要求被弃之一旁。一位师范大学教授说:语文高考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但从作文题来看,这“双基原则”被抛弃了。

今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

说实话我不喜欢各种憋足了劲“研发”出来的作文题,貌似很有内涵很有哲理,但我觉得更像是在逗考生玩,还很容易让一些原本优秀的考生偏题,误导学生为迎合阅卷者越来越“重”的口味而去冒险写他们不擅长的角度和思路。高考作文正越来越背离初衷。其实真正优秀的阅卷者可以从任何一篇作文里看出一个考生的能力。照我看,文通句顺就可以拿基本分,然后看修辞能力、思考深度和情感的张力来判断高低。可能考试院会说,简单的题目怕学生会模仿和抄袭,现在电脑查重能力这么强,真不怕他们背作文、抄袭。而且抄来的终不如行云流水发自内心的文字。何况简明的题目不代表就是重复度高的题目。

我把这段话发给三位高中语文老师,他们表示基本认同。其中一位老师说:现在的作文题与平时教的各种文体的课文不同,增加了很多逻辑、哲学的内容,可以说教和考出现了断层。另一位老师说,现在出题人怕学生背作文,因此越来越在考题设置上摆迷魂阵,貌似高深或者断章取义的一段话,几个材料,真真是难为学生。高考作文出题渐渐变成了各考区之间的比拼。

有位网友的话或许道出众多考生的心声:

@乞若阿点:让我回想起了我被14年高考作文支配的恐惧,并不是它有多难,而是我跑题而不自知,出了考场还跟我爸吹牛逼说沈阳要是有一个满分作文,那就是我,结果我高考语文答了个历史最低。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近些年高考作文题不断创新、破冰,但一些精明的语文老师、考生,早已看透了这些花拳绣腿的底牌,暗自发笑。他们手持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辩证法宝器,再携相生相成、刚柔相济两样祖传短兵器,简直是无往而不利。

以2015的作文题为例,福建卷:走错路与发现路;山东卷:丝瓜藤和肉豆须;江苏卷:智慧;上海卷:心中的坚强与柔软;四川卷:老实与聪明;广东卷:感知自然;安徽卷:蝶翅的黑白与彩色;湖南卷:大树的行与止;湖北卷:喷泉与泉水;浙江卷:文章和人品;重庆卷:表象与真相等等,三大定律加两则中国哲学,基本可以应付了。

“从前有个学生娃,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要出发,弯道超速被人抓,罚种稻子和荷花,于是时光流逝了,头被梯子砸开花,后来遇见萧伯纳,现实未来都不差,编剧演员在吵架,到底是谁最算话,今年遇上小蝴蝶,不懂科学要抓瞎……”

这是网友对某省若干年高考作文题的总结。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对语文教育有长期的关注,他说,高考作文折射的,是我国学校语文教育在很多方面的苍白、软弱和无力。

生硬的创新和想象,让人看不到情感和思想的光芒。命题如此,遑论文章。(新民眼工作室 岳鸣)

标签:  高考 高考语文作文 作家 2017高考作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