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admin 发布于 2024-01-17 阅读(128)

1、谈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首先,是我们做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考试成绩仅仅是对每个学生上一学期学习情况的反应。可能成绩会影响到一些奖金或个人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不要被虚荣所累!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和思考自己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在下一个学期改进来促进教学工作,并从中总结经验。不能一个劲的抱怨学生不认真学习,家长不督促学!其次,作为学生本人,不应因自己的成绩很好就骄傲自满,也不应自己的成绩不好就自卑,考试成绩仅仅是对自己上一个学期的总结。学生应该从中看到自己对课本的掌握情况,分析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什么不对路,从而修改下学期的学习计划,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利用假期把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补上。客观的对待,理性的分析,刻苦学习就能把基础打好,就能为自己的将来做好知识的积累!最后,是家长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自己的孩子理性的分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考学就笑,考不好就骂甚至大打出手。学习不好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帮助,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让学生热爱学习,健康成长!2、谈谈如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和非素质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分歧,表面上只是方法的不同,但往深处挖下去,就会发现是理念不同,也就是说,方法不同是因为教师一开始想法就不同。

用走路做比方,他们出发点就不同,选择的方向不同,目的地其实也不同,当然要分道扬镳。但是许多人看不出其中的区别,这需要理论思维。因此,摒弃这些落后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洞见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教学行为中的不同教学理念,加以分析,从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受教育者的地位。首先,教师实行角色转化,不再注重于为学生唱“独角戏”,而是转向如何指导学生“演戏”。在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成为真正学习的、能动的且有独立思维与见解的个体。不能视之为简单客体去塑造,更不能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故而要因材施教、因人授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尤其在教学重难点处,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进取、启发其思维并以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3、举例说明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究竟具有哪些本质属性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教师的全部工作,不论是教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要向学生进行的,因此,都贯穿着一个怎样对待学生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什么?他们有没有什么本能或天然倾向?所谓“学生观”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认识问题。所谓正确的学生观,也就是指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有正确的认识,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两种相对应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好象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一词也由此而来。“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它表现在:1.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存在决定意识,是学生就有这样的学生感,这是很自然的事,但也是很奇妙的事。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是要学习和听从教师的教导的。不仅如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常是很高大,并且往往比实际的人物高大。他们常是觉得,他们的教师如果不能说是博学的话,至少也是在某一方面很有学问,具有专长的。

这是因为事实上教师总是在某些方面比学生知道得多,是有一定专长的,所以,钦佩、尊重、崇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2.学生的再一个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上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才殷切地希望能遇到好教师。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这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注意。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教师的热情的注意,而不是冷眼的监视。教师的注意,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发现了他们的光彩,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鼓励、关怀和喜爱。教师的注意,常常比表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作用。由于这样,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注意,就可以在他和这个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并且鼓舞这个学生更加向上。

反之,对一个学生长期忽视,不予注意,就等于抹杀了他的优点,以至否定了他的存在。二、“独立性”独立性也是学生的本质属性。无论学生是如何倾向于老师、和老师有怎样的依赖关系,也无论怎样地缺乏独特的个性,也无论是年龄大小,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学生的独立性有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独立自主性是个性的核心内容,指的是个体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需要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哆嗦;自己相信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再叫别人提示;自己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多嘴。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 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饮食起居、辩认事物、说话听话、读 书写字、争论辩解、画画唱歌、戏耍交游,一直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没有 教过的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学来的;第二, 即使是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也是靠他们已经具有的基础,运用他们已 经具有的独立学习能力,包括听、看、读、想、说、写、练等,才能被 他们掌握的。

但是,教师由于总是从“学生需要教”这个方面来考虑问 题,同时又常常被一些难教之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吸引,再加上站 在高处往下看,就常常会低估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 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的成果。反之,如果你不承认、不尊重、 不认识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那你不仅不能在教育或教学 工作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恶果,并遭到学生的反对,以 至在学生中间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 立性为导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的关系 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关心学生心理的。 学生和老师都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才有 利于教学。人的智力其实都差不多的,真正的天才是很少的,而学习不 仅仅靠的是智力,还要靠个人的性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可能后者 会占据的更多些。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有什么苦恼阿等等 的,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从情感上多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也多照顾 他们,比如说学生生病了,老师问问要不要紧呀之类的话,学生心里会 很安慰的,很舒服的,能使他们更加的用功读书。

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心理也在发育,有着自己的特点,我想 具体的还是看看那些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方面的资料,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叫他读书,他还越不读。只能以温和 的,提出问题加以引导的方式来和他谈话,让他自己去思考、感悟一些 问题,也就是在说话的语气啊、方式上注意一下!例如,你想过没有如 果这么做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这种后果是好是坏呢? 和学生们多聊聊,不一定是学业方面的问题,也让他们开阔一下眼 其实人都是有个性的,从我读书所经历过的感受来看,现在中国的教育问题很严重,只注重共性,而不会针对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教学。每 个人都有每个人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现在的老师面对那么多的学生, 只能用一种模式来教学,有些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模式,而有些则不能, 如果按照他们自己所适合的模式进行学习,我相信学习成绩也不会差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侧重点,有些学生可能各方面都比较强,有些学生会 有所倾向,也可以理解为偏科,有些可能轻点,则有些可能很重,有些 孩子是会读书,有些真的不会读书的也有的,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你不 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一模一样,那么世界上不都是比尔盖茨,爱因 斯坦了,可能吗?再想想看,没有最后一名的衬托,哪里来的第一名的 好?平民造就了英雄,众人度化了佛祖。

所以,对所有的学生,不管成 绩好坏,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存在任何的偏见。 当然,学生有学生的苦恼,老师也有老师的苦恼,现在就是这个样 子,有些事情也不由己啊。反正尽量去关心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吧! 这只是我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工作顺利,学生 越教越好 5、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理解。 我理解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做人示范。做人就是做什么样的 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示范则是用自己的行动来给他人树立榜样。首先 是做人。教师也是一个人,教师职业也是一个很普通的社会岗位。在这 样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将是师德的一个重要 体现。学校要培养的人,并不是掌握某种技术的人,而是具备优秀人格 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讲“培养人是学校的最主要的目的”。我们 强调的育人胜于传授知识,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其次是示范。这 种示范不能是表面上的示范,而是从内心出发的示范。因为有着对利益 的追求,有些人可能成为两而人。在公开场合是一个“天使”,而在非 公开的场合则是放纵个性的“魔鬼”。而教师的示范则要做到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教师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有时教师要面对复杂的问题和难处理的问题,教师处理和解决此问题的 态度和解决时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将对时面对的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学 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只从解决一时之困局的角度解决问题,而不考虑 可能要做的对学生的示范,则可会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所以,我认为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做人与示范。 6、谈谈教师如何才能实践教育爱? 教育爱,也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仁慈,是一个与公正密切联系的伦 理原则,因为,如果去掉对他人的爱和尊重,我们就无法真正地实现公

标签:  学生 本质 示范 倾向 做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