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史学价值,你值得拥有!!

admin 发布于 2024-01-18 阅读(71)

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中评价过,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其余任安书有云…鲁迅对《史记》做了非常精粹的评价,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那么,最值得一谈的便是《史记》这本书的双层价值。

第一层,就是"史家之绝唱"。

《史记》这本书固有的价值,实际指这部书首先是一部历史著作。"史家之绝唱"就是说,《史记》这本书在史学地位上具有超绝的历史。

第二层,是"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笔下的《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同时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以"无韵之离骚"这句话显示出《史记》的文学价值。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史记》的史学价值。

首先,《史记》是一本集先秦汉初之大成的历史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司马迁自己对这部书的体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这样的概括。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部书是记录从黄帝以来一直到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的通史。它分为五个部分,就是表、本纪、书、世家、列传。合起来总共有一百三十篇。这样的庞大的史学著作就体现了丰富的内容。与前代的书比较起来,可以说是一个集大成的著作。

以前曾提到国别体的史书代表作品《国语》和《战国策》。同时也提到过编年体的史书《春秋》。但是他们记述的历史都是分国的,以某一国的历史事件为中心。而《史记》在《国语》、《战国策》以及《春秋左世传》这些编年体史书和国别体史书中的基础之上,将《史记》这部历史著作扩大为全中国的历史。这个"全"包括时间之全、空间之全。当时的汉家天下都成了司马迁记述历史的主要对象,改变了当时春秋战国时代风格,分国割据的历史局面。建立了历史统一的观念。

第二,《史记》在编撰体例上,表现出一种完整的结构体制。即结构严密,体制完整。为后代的史书树立了新典范。

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计于一编之中…可见,司马迁创作的这个编撰体例成了后代史学家最高的编撰准则。《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时期签订的二十四本史书。这二十四部史书被称为正史。

正史之首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不仅仅是时间尚早的原因。主要是说以后的二十三史在编纂体例上都是依据司马迁《史记》的编撰体例的。这个体例司马迁在《太史公书》中进一步表述,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用赵翼的话来说,就是"史家之极则也"。

第三,《史记》这部书体现了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史记》这部书中,对游侠、刺客给予非常高的地位,而对那些隐士地位是比较低的评价。司马迁还特别推崇那些能使财富增值的一些商人。就表现出重势利而羞贫贱的观点。在班固看来,这是《史记》这部书的一个弊病所在。后人看来,但也未必。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相当高,而且还记录了许多孔子弟子的一些事迹。这都表现了司马迁对儒家的重视,而崇尚黄老之术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的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确实写过《游侠传》,而确实也写过《刺客传》。他对游侠和刺客给予非常高的评价。但是,这也正是司马迁思想的先进所在。后来他对能够增长财富的商人的推崇,这当然与儒家的君子固穷的这种正统思想不相符。但是恰恰是在这个方面表现出司马迁的进步性。班固所谓对司马迁《史记》缺点的评价,有的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有的虽然符合实际的事实,但是却做出了错误的评价。

班固以"实录"这个词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比较符合《史记》这部书的事实的。因为这种评价的观点也是正确的。《史记》这部书他的遭遇在汉代,当时不像是现代社会如是如此的推崇的。在乾隆时代《史记》作为《二十四记》之首,也就是正史之首。当时还不能够广泛地流传,在司马迁去世之后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在司马迁再世时候,汉武帝听说司马迁正在编撰《史记》,就让人把《史记》拿来给自己看。汉武帝看了以后,特别是看了其中的孝文帝、汉文帝、汉景帝以及记述自己本纪的这个部分(皇帝们非常在意史书对自己事情的记录),非常的生气。命令要把这本书毁掉。可见,肯定是记录了许多不利于汉武帝的事情,引的汉武帝非常的生气,勃然大怒。一直到东汉明帝年间,皇帝下诏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意思是说这部书里边有一些贬损当时的内容,表明司马迁不是一个合格的史学家。从这些来看,我们看出来司马迁的进步性。也就是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主要是对汉武帝事情的记述。汉武帝时代是汉家经过了六七十年的积淀,达到了一个比较强盛的时代,司马迁生活在这个时代。司马迁在《平准书》的史料当中,也客观地记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财力的兴盛和社会的安定。

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主要是看粮食的收成。我们看到汉家的粮仓里面聚集了很多的粮食,有的仓库还放不下去,放到外面露天下雨都烂了,吃不完。这是看到汉武帝时代国家的强盛。随后也是非常的安定、富裕的时代。在记录这个优点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汉武帝本人的一些缺陷。

《封禅书》中,司马迁就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汉武帝对鬼神方式迷信的缺点。今天子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方士李少君之死,汉武帝绝对不敢相信,特别的伤心。实际上,李少君是一个骗子。但是汉武帝认为李少君是变成了神仙了,他是不会死的。这部书里边儿还揭示了汉武帝心甘情愿的被方士所欺骗。所以《封禅书》实际上就是汉武帝迷信神仙的一个实录。

在《史记.酷吏篇》中,记录了张汤、王温舒使用酷刑。王文书任何内太守时,大肆捕人,…流血十余里。说王文书是一个酷吏,按照中国古代的法治,立春以后不能行刑。所以王文书说如果是冬天再长一点的话,就可以把所有的犯人除以极刑。司马迁非常感慨地说,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前为中尉。但是汉武帝对王文书这种人是非常看重的。从《酷吏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汉武帝当时表面上推行的是儒家的仁义爱人思想,实际上他的行为已经是尊崇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来对待天下的百姓。

正是司马迁的《史记》保有了这样实录的精神。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汉武帝时代社会的财富,社会繁荣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汉武帝本人,是一个迷信之徒,重用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张涛、王文书这些酷吏。《史记》让我们看到汉代繁荣的同时,也看到了汉代的危机;兴盛的背后也蕴酿着残酷的一面。

第四,《史记》这部书建立了中国历史的正统观念。

《史记》刚开篇就是五帝本纪。后面是《三王本纪》。三王,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帝王(的历史事件)。夏禹商汤……开篇就营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历史。在遥远的五帝时代,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今天按照考古的实际来验证的话,这个思想未必符合上古时期的真实的社会现实。但是司马迁这样编撰中国的历史之后,对后代的中国发展的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实际上是受到他的老师董仲舒的影响。董仲舒是一个《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春秋公羊学》与《春秋左氏传》做了一个比较。《春秋左氏传》主要是补充春秋这部史书的历史事实。而《公羊传》主要是记述当时历史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的政治观念,特别是开篇时候提出的大一统观念。大一统观念为董仲叔所研究。对司马迁编撰《史记》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对后代的中国的国家观念也有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大一统观念就成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深远永久的观念。

以后的历史就沿着这样大一统的观念发展。司马迁延续了这个历史史实。有的史料中的五帝是不一样的。

五帝为什么不多不少只有五个呢?是因为受五行观念的影响。五行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庞大的系统。"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学说》中最基本的要素。五行决定了世界的其他的要素。五方、四季都可以归纳到五行中去。不仅是自然是这样,人类的历史也是这样的。古人在祭祀的时候,所谓的五帝也是精神五行。司马迁是受到五行观念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开篇给我们写了《五帝本纪》。

五帝三皇以后,司马迁又进一步提出对秦的尊崇。秦统一六国是历史事实,但是在历史的观念之上,在《史记》六国表中,秦取天下多宝宝是变异成功大。……

不承认秦的地位的地位,在今天的考古文献中已经得到证实。2009年的时候,北京大学收藏了一批从海外抢救过来的竹简文献。这批竹简至有3000多册。经过整理以后,有一篇文献《赵正书》。这篇文献的题目很特别。

*写到了秦始皇写到了胡亥,还有当时的重臣李斯。这里的赵政不是别人,实际上就是秦王嬴政。为什么竹简子之中不讲秦王嬴政?也不讲像司马迁这样给他一个"始皇帝"的称呼。就是因为这个竹简子保留了汉代初期当时人们心中的一个观点,就是秦在正统上不能够作为一个五帝三皇以后的一个统一的王朝来对待。但是司马迁给予的秦国很高的地位。在《十二本纪》当中,给予了秦国两个本纪的位置。除了秦本纪之外,还有一个始皇本纪,所以看出来司马迁对秦的尊崇。其次,是钟楚情怀。司马迁的"钟楚"情怀主要是对陈涉和项羽的推崇表现出来的。陈涉在我们一般的历史史书中说的是一个农民起义的一个领袖。

*在司马迁的眼中,陈涉的起义是为楚国事情的复兴而起义的。所以实际上,《陈涉世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给陈涉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像其他的诸侯王一样来对待陈涉。他起义成功以后,建设的国家叫大楚或者叫张楚。"楚"这个印象在《陈涉世家》中是非常鲜明的。

其次,在《项羽本纪》中,也看出司马迁钟楚的痕迹。在《项羽本纪》最后司马迁高度评价项羽这个人,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司马迁先给予项羽这么高的评价,实际上最终目的是为了钟楚。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借楚南公一个阴阳家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在某种意义上,司马迁非常希望楚国能实现大一统这种愿望。他觉得通过陈涉还不够,还要通过项羽来完成。所以在《项羽本纪》中,他也念念不忘楚国的背景。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的大将项燕。项燕是被秦国的大将王翦所杀的。在书中他念念不忘项羽背后楚国的痕迹。《项羽本纪》中还记录了另外一个企业的领袖叫陈婴。陈婴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陈婴当时起义的时候,也要打着项家的旗号。为什么要打项家的为什么要打项家的旗号呢?因为项家当时是楚国的名族。其次,司马迁还给了项羽一个神圣的出身。传说舜帝的时候,他是两个瞳仁,那么项羽的眼睛里也是两个瞳仁,他很有可能是舜帝的后代。谈到项羽为什么会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多少资历,一下子就兴盛起来呢?在楚汉对垒的时候,项羽曾经对汉王刘邦说,天下汹汹,岁数者,徒以吾两人而。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恶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说我们不要让天下的百姓再受苦了,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的身上有一些仁义的情怀。

标签:  史记 司马迁 汉武帝 项羽 汉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