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大佬可不是吃素的,用哪怕一根神奇的笔

admin 发布于 2024-01-20 阅读(100)

愁啊,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跟幽灵一样神秘。但是,古代那些诗词大佬可不是吃素的,用哪怕一根神奇的笔,就能将这种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让你觉得它跟你身上的肉一样实在。这可不是说愁就是一桶泥,它有几多几重谁也难以衡量。但是,通过修辞手法,这些名家能够将愁这种神秘的玩意儿变成了如此真实、生动、令人感同身受的东西,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让读者感到震撼和共鸣。

自古以来,作为一个诗仙,李白一直是愁长而多的代表。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却不被权贵所重视,让他倍感无奈。他看到自己的人生将要结束,而当年的壮志却难以实现,于是便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愁苦之情。他感慨道,自己这位英雄似乎没有用武之地,被孤立无援,只能黯然离去。但是,李白的诗歌却成为古代文化的瑰宝,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诗人的悲愤之情和对命运的无奈,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更让人们珍视当下的生活。

愁最多者当属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这是因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一个亡国之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还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词人,因而将自己心灵深处的痛楚——亡国之痛,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在词作之中。可以说,李煜后期的词作,就是用国仇家恨的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情感之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正是这无穷无尽的国仇家恨构成了他后期作品的主要基调,打动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了不朽的词篇。

在李煜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及对亡国之痛的痛彻心扉。他曾经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句千古流传的词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也表达了他对亡国之痛的无法割舍。

虽然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作中的情感真挚动人,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感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感动和启示。他的词作将一代人的思想、情感、历史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欣赏词作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虽然李煜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悲剧,但是他的词作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珍品。他的国仇家恨和深情厚爱,至今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人们铭记了这位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祖国,让历史和文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清愈陛云说:“亡国之音,哀思之深耶! ……《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之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滪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侬愁’为后主词所租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南唐二主词述评》)“一江春水”之喻,将词人的亡国之痛写得有声势、有气势,如江水,无穷无尽,滚滚而来,连绵不断,很有艺术感染力。

关于酒的愁苦的诗句_关于愁和酒的诗句_愁酒的诗

宋代后期婉约派词家秦观的愁多又不同于李煜,他“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奇妙的假设,将“韶华不为少年留”的伤春惜时的仇恨之泪化作春江,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饰之能事。此句,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以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将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受到极强的感染。

愁多且久者为宋代又一词人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在前文“彩笔新题断肠句”之后,以“试问闲愁都几许”呼起,然后用“烟草、飞絮、梅雨”等三种景物来表现,烟草连天,喻愁之大;柳絮蒙蒙,喻愁之乱;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断。连用三个比喻,将不可捉摸的虚的感情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的景物,以景结情,以实见虚,亦虚亦实,只说愁而不说是什么愁,更不说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的离愁,不说愁多且久,而是融情入景,朦胧含蓄,将愁写得铺天盖地,难以言说。正如梅尧臣所说:“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酒的愁苦的诗句_愁酒的诗_关于愁和酒的诗句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贺铸)云:‘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离别之愁,多且婉曲缠绵,其极负盛名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极具代表性,这首词写于宋景佑初年,范仲淹以言事被贬,欧阳修因援助他也被贬于夷陵,这首词看似写闺中别情,实为抒己之离恨。其中“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以水喻愁,即景设喻,即物生情,写出了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把离人一路前行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在这里,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这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离人、春草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春景离情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关于酒的愁苦的诗句_愁酒的诗_关于愁和酒的诗句

李清照的愁是重量级的,她晚年的词,家国之变与身世之痛交织在一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尽管“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另寻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以船来载愁,将愁物质化了,使诗人的愁苦有了重量,有了质地,变得可亲,可感。

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但实际上她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 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而舟轻水浅,不能承担了。与《西厢记》里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晚年的词作沉重而富有情感。她的愁苦源于家国之变和个人身世之痛,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句。她曾想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的愁苦,但实际上她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舟轻水浅不能承载。因此,她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将愁物质化,赋予其重量和质地。这种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使诗人的愁苦变得可亲可感,更加深入人心。在古人的愁中,大多数都具有具体的形象,让人产生既多且重、长久深刻的感受。可见,愁这种情感并非简单的烦恼,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难以言表。

纵观古人之愁,愁因虽然不尽相同,或因国破家亡,或因离别相思,抑或由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叹时光易逝而功业难成,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形象具体,给人以既多且重,又久又长之感,“剪不断,理还乱”,这等辛酸与无奈,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只好“欲说还休”。

标签:  无穷 词人 向东 春水 承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