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值得收藏!!

admin 发布于 2024-02-02 阅读(81)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一

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何谓经典诗文?经典诗文就是指那些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等。这些诗从时间上来说迄今久远,里面的语言大人读起来都有些困难,有些人不免就会有所担心,孩子怎么去读呢?请不要担心,有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

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诵读能力,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诵读经典只是为了发展儿童的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既然是不求甚解,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要确保诵读时间。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化零为整的诵读方法,合理安排了学生的诵读时间。

(1)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

(2)保证每天中午1:40——2:00时间段 20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时间。

(3)每天在家诵读十分钟,读完之后请家长签字。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诵读,学生们“不会作诗也会呤”了,当他们看见高山时,便会道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看见深宅大院,又脱口而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看到落日时道一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时感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可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未必不可取。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正是大量背诵积累的好时候,不妨让孩子们趁能“吞”之时尽量多“吞” 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儿时积累的储存于大脑的语言材料,会在孩子的体内一点点发酵,成为孩子的终身营养,融入孩子的血液,一旦被激活,将产生非常大的效应,成为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素质与修养。

二、适时指导,巧妙背诵

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并开启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等多个感管通道,选择合适的音乐和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

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

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

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就会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一段精彩的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享受到了阅读的审美境界。

三,树立自信心,提高诵读水平

古人作诗必要吟诗,吟诗的好处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感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但这种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诗方式大部分学生是不敢当众尝试的。他们怕读出来会被同学笑话。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诗观是很重要的。

要让学生彻底消除这种胆怯心理,在班级营造诵读古诗文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染,并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

“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要充分利用古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不断挖掘经典诗文的人文内涵,调动学生的诵读主动性,提高经典诵读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积淀着中华民族出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标签:  经典诵读 读书 诗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