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养殖

中国近海渔业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避免海洋荒漠化?

2024-10-28 水产养殖 250 作者:老二

舟山渔场,我国渔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度捕捞,这个危机的严重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并非夸大其词,南方众多以捕鱼为生的家庭,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二十年过度捕捞,舟山渔场会“死”吗?

舟山渔场的昔日辉煌

舟山渔场往昔资源丰饶。各式鱼类汇聚于此,成为我国渔业资源的重要基地。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渔业资源自然丰富。众多渔民依赖这片海域繁衍生息,有序捕鱼,那时海域鱼量充足,足以养家糊口。渔业发展稳定,捕鱼品质优良,种类繁多,还促进了相关加工等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美景逐渐消逝。在现代化渔业发展的初期,不和谐的声音已悄然出现,捕捞量逐年攀升,细微的变化被忽视。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二十年过度捕捞,舟山渔场会“死”吗?

舟山渔场在那时对沿海地区的渔业经济贡献巨大。许多沿江小渔村因它而声名鹊起,渔船穿梭不息,货物装卸繁忙,鱼类远销各地。这种兴盛局面持续了许久。但好景不长,过度捕捞的问题逐渐显现出严重性。

过度捕捞的疯狂景象

舟山渔场周边,一到每年的9月初禁渔期结束后,便显现出一派狂热景象。沿海的渔船仿佛蓄势待发的猛兽,汹涌而出。这样的场景,单用“万舰齐发”来形容都显得不够。渔民们都知道,这种疯狂的捕捞方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短短几天内,就能将禁渔期带来的积极效果一扫而空。他们为了捕捞更多,想尽各种办法。这背后,除了贪婪,更多的是为了生计,在无奈中的选择。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二十年过度捕捞,舟山渔场会“死”吗?

渔民们创造出了多种高效的捕鱼设备。其中有一种渔网,几乎能将大小鱼种一网打尽,甚至能够按照鱼的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全部捕获。起初,或许有人私下尝试了这种方法,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然而,从道德层面或是长远渔业资源考虑,这种做法都是不妥的,但为了眼前的利益,大多数人选择了对此视而不见。

过度捕捞的可怕结果

短时间内,过度捕捞似乎带来了丰厚的收获。然而,接踵而至的是不断恶化的后果。舟山海域的鱼类数量在短短几年内急剧减少。起初,人们还能采用传统方法捕鱼,例如使用雷达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雷达网也难以捕捉到鱼。为了继续捕鱼,人们不得不发明了底拖网这种更加恶劣的捕鱼方法。

底拖网捕鱼法不仅会把鱼儿悉数捕获,甚至连深海底部的生活生物也无法幸免。更令人担忧的是,它对海底的珊瑚礁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实际上是一种彻底的捕鱼方法,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生态链,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被毁,这使得渔业资源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

幼鱼捕捞的错误逻辑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二十年过度捕捞,舟山渔场会“死”吗?

舟山有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幼鱼数量众多。然而,多数渔民并无保护意识,他们只顾拼命捕捞。捕到的幼鱼要么被用作农业肥料,要么被当作鱼饲料卖往全国各地。当人们询问他们为何这样做时,渔民们感到既无奈又荒诞。他们觉得,如果不捕捞这些幼鱼,等它们长大游走他处,最终还是会落入其他渔民手中,舟山渔民便无法从中获益。

这种逻辑明显是错误的,且过于短视。海洋渔业生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幼鱼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整个渔业生态的退化。过度捕捞幼鱼,使得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持续减弱。市场上鱼类的个体越来越小,这正是渔业资源退化的一种表现。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小黄鱼等鱼类不得不提前成熟。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二十年过度捕捞,舟山渔场会“死”吗?

资源衰退的例证

渔业资源衰退的案例不胜枚举,大黄鱼便是其中之一。90年代初,大黄鱼的数量因过度捕捞及环境变迁而锐减。如今,大黄鱼变得极为罕见,市场上所售的大多是人养品种,野生大黄鱼在部分海域几近灭绝。小黄鱼同样遭遇困境,性成熟年龄趋于年轻化,这并非自然现象,而是它们在恶劣捕捞环境下的无奈适应。

渔民的迷茫未来

舟山渔场正面临严峻的危机,渔民们的未来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清。在与渔民交谈中得知,他们一边忙着修补渔船,一边对未来深感忧虑。照目前渔业资源持续减少的趋势发展,他们或许不得不提前结束海上生涯。鱼儿越来越稀少,甚至可能一次出海连油费都无法赚回。曾经兴盛的渔业,如今陷入这般困境,这不禁让我们深思。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二十年过度捕捞,舟山渔场会“死”吗?

舟山渔场的拯救之道,我们该如何探寻?这并非仅仅是渔民们面临的困境,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与深思的课题。诚邀各位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同时,也希望各位能转发此文,让更多的人关注此事。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