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整治行动已在多省展开
猪场排放粪便和废水的问题不容忽视。万头猪场每日产生的粪尿污水量极为可观,高达100至150吨。如此巨大的排放量,净化起来十分困难。要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所需的投入和运营费用都相当高,这直接推高了养猪的成本。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猪场污水的性质
猪场排放的污水属于有机污水类型。这种污水具有独特的性质,这要求我们采取特殊处理方法。它富含有机物质,因此厌氧发酵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过,即便经过厌氧发酵,水质仍未能达到最佳排放标准。这是因为其中可能仍含有未完全处理的物质。虽然这些物质已经部分分解,但与无害排放的要求仍有差距。实际上,在许多地区的猪场周边,如果这种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地表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有机污水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经过处理后,如果适量用于农田或鱼塘,便能转化为优质的营养液。比如在一些猪场附近的小型鱼塘,人们常常会用初步处理的污水来养鱼,这样既为鱼儿提供了养分,又实现了资源的初步再利用。
粪污处理的两大方法
备受关注的综合利用,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包括生物质能的多层次利用,旨在构建生态农业。比如,某些地区将猪场粪便经过发酵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生态果园。这不仅提高了水果的品质,还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得以保障。
达标排放的处理同样重要。这涉及到多阶段的处理过程。处理完成后,排放物在每日允许的浓度范围内,可以排放到鱼塘、农田或果园等地。这样做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以一些大型养猪场为例,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措施,最终将处理过的污水排放至大型灌溉农田。这不仅满足了农田对水源的部分需求,还防止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沉淀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猪场废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法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工艺。这种方法通过重力让悬浮物质自然下沉。在较大的猪场,大部分都配备了废水处理设备,并且通常会有两到三个串联的沉淀池。
沉淀池通过过滤、沉淀和氧化分解来处理粪污。在设计沉淀池时,合理调整其大小和深度等参数,能显著增强沉淀效果。例如,增加沉淀池的深度,可以使污水停留时间延长,从而沉淀出更多的颗粒。然而,沉淀处理有其局限性,无法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等复杂成分。
氧化塘的作用
氧化塘,一种利用天然或人工池塘来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它运用大自然的自我净化原理,比如土壤和天然水体等。对于猪场排放的污水,氧化塘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在一些南方的猪场,人们常用自然池塘充当氧化塘,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不错的污水处理效果。不过,氧化塘的处理速度通常较慢,并且占地面积较大。若场地不足,就很难满足大型猪场污水处理的大规模需求。
厌氧处理的情况
厌氧处理,又称沼气工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得到了多方面的进步。例如,技术进步体现在提升污泥浓度和优化废水与污泥的混合效果上。这种处理方式占地面积小,能源消耗低,而且还能生成可利用的沼气能源。
厌氧处理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可能仍然带有异味,而且各项指标未必符合国家排放的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另外,从众多猪场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尽管厌氧处理能分解部分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但后续的好氧处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
厌氧法生化需氧量负荷较高,而好氧法则相对较低,因此,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较为理想的选择。现在,众多规模猪场普遍采取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例如氧化塘等)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综合处理方法能有效提升污水各项指标,使其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以某北方大型猪场为例,污水先经过厌氧处理,大幅降低生化需氧量,随后再进行多级好氧处理,确保最终污水可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使用。这种将多种方法结合的处理模式,不仅遵循生态学原理,更是未来养殖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读到此处,你或许会想,你所在的猪场是否也应采用这种综合处理方式?欢迎留言交流。同时,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裨益,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