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4 期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期刊简介与特色内容
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使得各种学报逐渐变成了学术成果展示和分享的关键平台。在这其中,《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它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学术精华,从多个维度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
历史沿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历经多次更名。在1975年至1979年间,它被称作《水产与教育》,这个名字揭示了其最初对水产和教育领域的关注。随后,从1980年到1996年,学报更名为《湛江水产学院学报》,标志着其研究焦点转向了湛江地区的水产学院相关成果。再之后,1997年至2005年,学报又更名为《湛江海洋大学学报》,这一名称体现了湛江海洋大学当时的学术特色。这些变迁的名称,共同记录了学报的成长与发展的轨迹。每一次名称的变更,或许都与学校的发展战略调整,以及海洋水产等科研方向的转变密切相关。
这一学报历经沧桑,见证的不仅仅是名称的变迁。它承载着广东海洋大学不懈探索的脚步,学术资源不断增多,学科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学报都显现出当时教育、科研和地方特色的深刻印记。
办刊宗旨
该学报的目标是全方位呈现本校科研成果。在这里,学校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均有展示,有利于汇聚学术力量。同时,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也是其核心宗旨之一。比如,通过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能吸引国外学者的目光,进而开展合作。此外,学报还致力于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海洋资源开发、船舶工程等领域,其学术成果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报还特别强调海洋和水产特色,使其在众多学报中独树一帜,便于人们快速识别,聚焦重点学科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的教授和讲师们能及时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学生们通过学报的相关内容,可以获取到前沿信息。这对国内学者来说,多了一个了解海洋水产科研成果的途径。而国际上,这份学报也能让更多人关注中国的海洋和水产科学。
刊登范围
学报所载内容广泛。在海洋生物研究领域,诸如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等学术成果得以呈现。比如,探讨特定水产养殖鱼类遗传特性及其育种优化策略的论文,就有可能在此刊上发表。至于渔业相关研究,包括海洋渔业的发展策略、渔船技术的更新等内容,也在刊登之列。
海洋工程等领域亦有所涉猎。以海洋环境保护为例,其中涉及当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保护等学术议题。这些内容丰富多样,汇聚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学报因而内容充实,多种学科在此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刊物荣誉
这本学报屡获殊荣,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它在期刊领域的显著地位。2020年和2010年,它荣获了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这一荣誉证明了它在高校科技期刊评选中得到了广泛认可。2019年和2016年,它又成功夺得中国水产学会优秀科技期刊奖,这一奖项凸显了它在水产学科期刊领域的权威地位。2017年和2015年,它还获得了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它在地方期刊领域的领先水平。
获奖并非仅仅是荣誉的标志,它更是多年办刊历程中,研究成果得以高质量发表、编辑团队高效协作的见证。以2009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为例,这一荣誉充分展现了该期刊编辑工作的严谨认真,确保了稿件处理的高品质。
刊物收录状况
该学报已被众多知名数据库收录。它不仅是CSCD来源期刊,还是北大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且成功入选我国地学领域海洋科学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T3级。此外,它还获得了国际认可,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收录。众多数据库的收录,充分证明了该学报研究成果的广泛认可。
在国际舞台上,ProQuest数据库的收录使得其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对于国内的学者来说,文章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后,国内读者可以轻松便捷地查阅和阅读。众多数据库的收录,不仅扩大了该学报的传播范围,也加深了其影响力。
基本信息概览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载有众多关键信息。主编是谭北平,这显示了有专业人员在把控期刊的整体走向。该刊为双月刊,即每两个月就会推出新刊。使用中文,便于国内读者阅读和交流。国际刊号是1673-9159,国内刊号则是44-1635/N。学报具有1.28的影响因子,2784篇文献量,27221次被引,下载量高达101837次,基金论文量为1777篇,并提供电话联系方式和具体地址。这些数据让读者对学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各位读者,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对于像《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这样的专业学术期刊,你们觉得它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踊跃发表意见,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