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笏山村:三权三变,瓜蒌成为脱贫致富的法宝
农村地区农民摆脱贫困问题始终是焦点所在,庐江县在推动瓜蒌产业发展方面,为农民致富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瓜蒌助力脱贫的缘起
于合肥庐江县石头镇笏山村,面对一般农作物经济回报微薄的现实,为摆脱贫困困境,该村“两委”毅然决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15年,瓜蒌种植产业被选定为突破口。形势紧迫,唯有寻觅一种高收益产业,方能扭转全村贫困面貌。鉴于瓜蒌产业所蕴含的潜力,扶贫资金投入逾千万,用以建设产业园及配套设施。此举乃一次勇敢的尝试,亦标志着希望的曙光初现。
笏山村虽怀揣着发展瓜蒌产业的愿景,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遭遇诸多未解之谜。诸如瓜蒌种植的技艺、市场的接纳程度等均属未知领域,然而若不付诸实践,则难以有望扭转贫困的现状。
三权合作新模式
笏山村推行的“三权合一”合作模式具有显著的创新特点。村民将土地承包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以及经营主体投入收益权转化为股份,实现了资源向资产、资金向股金的转变,并让农民成为股东。在这种模式下,土地不再仅仅是耕作的工具,而是通过参股成为具有增值潜力的资产。比如,一个农户若拥有一定面积的土地,过去或许只能种植低收益的农作物,而现在通过入股,便可以分享到分红收益。
创新思维的诞生依赖于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此类三方协作模式革新了农民固有的劳动与收益方式,使农民得以从单一的耕作活动中解脱,并开辟了集体与经营主体合作的新路径。
可观的收益增长
该瓜蒌种植园所创造的收益显著。以5年生产周期为基准,每亩瓜蒌的年收益较一般农作物高出3000至4500元。例如,村里的贫困家庭通过土地经营权参股,平均每户年增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2018年,该产业园助力83户贫困家庭,平均每户年增收超过4000元,并吸纳36名贫困人口到合作社就业,年工资水平约6000元。这不仅体现在增收的数字上,更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往昔农耕生计艰辛,贫困如阴霾笼罩。今朝目睹切实的收益,对未来满怀更多憧憬,生活逐步显现出希望之光,脱贫的信心亦日益增强。
务工人员的改变
姚尚道夫妇等类似务工者,自园区建设初期便投身其中,彼时正值四年之前。他们由初涉农业的农民身份,转变为从事瓜蒌种植的产业工人。凭借这份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得以稳固。在此,他们无需忧虑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全环节,仅需专注于本职工作,便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对他们而言,日复一日于瓜蒌园劳作,夜幕降临时归家休憩,这种作息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相较于昔日耕作的艰辛,风险大幅降低,家庭经济负担亦得到显著减轻。
未来的产业规划
朱长武对产业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不仅计划在现有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培育新种,更致力于拓展瓜蒌酒、蜜汁等产品的开发,同时研究化妆品原料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此举将显著提升瓜蒌的经济价值。瓜蒌将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产品,其产业链将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应用而持续延伸。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一的原材料产品往往难以维持持久的竞争力,唯有通过创新与深层次加工,瓜蒌产业方能维持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进而为农民创造更丰厚的经济回报。
个人带动的力量
魏正宇既是扶贫政策的受益者,亦为推动者。往昔,他不幸沦为贫困户,终归故里后,通过贷款与扶贫资金助力瓜蒌种植规模拓展,成功摆脱贫困,进而引领众多村民走上富裕之路。他深入挖掘瓜蒌根、皮药用潜力,提升收入,吸纳十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并助力村落瓜蒌种植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他凭借自身切实的体验向众人展示,个体有能力摆脱逆境,并且能够借助产业进步的力量,引领众多人一同迈向繁荣。
安徽省内,以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脱贫的乡村数量正日益攀升。试想,若我国每一贫困村落均能探寻出类似瓜蒌种植等契合自身条件的“一村一品”脱贫途径,那么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成效将何其显著。在此,热切期盼各位对此话题积极发表见解,同时亦欢迎点赞与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