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选品种,技术、管理、土壤气候都要考虑
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看似机会无限,但里面有不少不容易发现的风险。很多人只看到了利润,却没注意到实际上的困难。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的。
中药材的选育难题
种植一些药材品种挺麻烦的,比如桔梗和徐长卿这样的种子类,它们容易长草生病。春天夏天播种的时候,得注意种子埋深和盖东西,得浅埋,还得用麦草或者薄膜盖着,这样才能保证发芽率。再说,这些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得花很多功夫拔草,管理起来也麻烦,这样不仅影响产量,还很难赚到钱。
各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对药材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要是不知道选种品种的特性,随便引进种植,比如在土地不适合的地方种桔梗,这样既不能保证产量,还得花更多钱。
采收晾晒储存加工考量
在种植中药材的过程中,采收、晾晒、储存和加工这几个环节非常重要。以金银花为例,一旦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仅靠少量的人工就很难满足采收的需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加工和晾晒,药材的品质和效益就会受到影响。
有些农户没有基础的加工设备和相应的技术知识,要是种植的规模大了,那在加工这一环节就会遇到不少麻烦。比如说,茶叶加工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中药材的加工也是这样,要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药材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管理水平影响效益
种植失败常常因为管理不当。比如在安徽,吴姓人家种植的桔梗就因为管理困难,芽率低,草害严重,最后投入的钱都没能收回来,亏了超过一百万元。管理的事情可不少,得除草、防虫、调整光照等等。
田间管理的好坏,关键看管理水平。种植户要是没专业知识,就不能根据药材不同生长时期来合理施肥浇水,这样药材就很难健康生长。要是管理不到位,药材生长就会慢,品质也会变差,最后影响的是收益。
避免单一品种种植
种植中药材不能只盯着一个品种。大规模追求热门高价药材品种风险很高。有时候,某种药材价格突然飙升,大家都跟着种,可市场需求并不多。
许多人一起种天南星、丹参和桔梗,市场供应量猛增,东西卖不出去,成了烂市。以前,天南星种子要700块,丹参种子200块,桔梗种子150块,种出来却卖不出去,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严格执行标准
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得遵循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可现在,不少小农户为了提高产量和效益,常常乱施肥乱用药,加工环节也常常违规操作。就算是在符合GAP种植规范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
合作大型中药饮片厂和中成药加工厂,双方都能从中受益。他们在种植和加工环节上制定了标准化的协议,这样既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又确保了种植户的收入。举例来说,有些种植户按照标准提供优质的防风药材,药厂则愿意高价收购,并且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品种选择要谨慎
没有种植经验又没得人带,挑那些好种、好管、加工又方便的药材品种就挺关键的。像丹参、防风、黄芩、板蓝根、蒲公英这些就挺合适。再说,药农们得先挑本地的中药材,利用本地药材的天然优势,这样种出来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每种药材都有它的价格波动周期,要想找到种植的切入点非常关键。咱们药农得想想,在那么多的药材种类里,怎么才能挑出最适合自己所在地区和能力的品种。而且,大家帮忙点个赞、转发一下这篇文章,也能让更多的药农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