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水稻种植技术:精选良种与培育壮秧的关键要点
钵体育苗超稀植人工摆插技术为一种低耗环保的水稻种植模式,通过精准的育苗与插秧工序,显著提高了秧本田比例,仅需每公顷50至60平方米的秧田面积。该技术有效节约土地,并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与品质的提升。本篇将详细阐述该技术的各项步骤,以助读者全面掌握其操作流程与优势。
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在播种育苗前,须完成一系列前置准备,保障秧苗茁壮。首要步骤是晒种处理,一般持续2至3日,以增进种子萌芽能力。随后,采用20%食盐溶液选种,剔除不适宜的种子。筛选完毕,以45%-901湿粉100克溶解于50千克水中,每40千克种子浸泡5至7日。浸泡结束,种子需在25℃温度下催芽,至发芽后即可播种。
育苗土壤的配置至关重要。采用省院研发的水稻壮苗剂一袋,与280千克经筛选的营养土(其中旱土占80%,草炭或熟陈物料占20%)充分混合,装填至160个秧盘(每盘561孔)。每公顷所需秧盘量为350盘,对应面积60平方米。根据实际需求,可灵活调整育苗面积,以确保秧苗供应充足。
播种与摆盘技术
播种乃育苗阶段的关键环节。于苗床底水充分浇透后,当日温稳定在5~6℃以上,始可进行播种。播种技术分为两种:一是将精制的床土填入秧盘孔洞中,至高度为孔径的2/3,以播种器施种或人工撒播,每孔种植2至3颗或每盘45至50克种子。随后,覆盖约0.5厘米厚的过筛细土,摆放秧盘,确保与床土紧密贴合,中间无间隙。在盘周边培土加固,并使用细口喷壶浇足水分。随后,实施除草药剂处理,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
该法操作流程包括依次将空盘置于培养架,填充土壤、浇灌、播种、覆盖土壤、撒除杂草和覆盖塑料薄膜。尽管程序繁复,却能更有效监控各阶段质量,保障种苗茁壮成长。
苗期管理与温度控制
在苗期1叶1心阶段,需去除地膜,并启动低温炼苗,确保温棚内温度不超过28°C。进入1.5至2.5叶期,渐增通风强度,维持20至25°C的棚温,防止过热引起的烧苗和秧苗过快生长。至2.5至3.0叶期,实施日揭夜覆温室覆盖,保持20°C的温室温度。在插秧前数日,如夜间无降温措施,应昼夜揭除覆盖物以炼苗。
苗期养护需关注水分调节。二叶期前,浇水原则为不可,仅需保持土壤湿润;若床面出现裂痕,应立即补水,且避免床面积水。自二叶期起,土壤干燥时需及时在早晚进行充分灌溉。移栽前一天,每平方米土壤中施用150克磷酸二铵,并随后浇水以冲刷根部。
插秧前的准备工作
种植前两日,对秧苗床施加10~15倍浓度的ABT4号生根粉10%溶液,用量为每平米30毫升,有助于插秧后秧苗快速恢复生长,加速新根生成。全面施用磷酸二铵及锌肥,钾肥70%,尿素30%,于水田翻耙前进行。首次施肥在秧苗返青后进行20%尿素,6月底第二次施用20%尿素,第三次在秧苗长至三片叶初露时补充20%尿素,第四次在穗头形成期间将剩余的尿素一次性施入。
插秧与灌溉技术
实施花达水栽培法,完成插秧后即刻灌水保温,返青与分蘖期适量灌溉3-5厘米水(用药期间不适用)。自7月中旬起,维持5至7厘米水深灌溉,遇低温冷冻灾害时提升水深至15至20厘米。灌浆完成后,继续实施间歇灌溉模式,直至蜡熟阶段结束。
中耕与除草技术
6月底实施两次中耕,植株返青后施用30%阿罗津,每667平方米用量60至80毫升。采用毒土法维持6至7厘米的水层,保持5至7天。对于三棱草地块,于6月初草高约5厘米时,用喷雾技术进行防治。
总结与展望
钵体育苗超稀植技术凭借精细化育苗和插秧流程,大幅提高了秧本田的比例,每公顷仅需50至60平方米的育苗田面积。借助科学的育苗、播种、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
您预期钵体育苗超稀植人工摆插技术对未来农业有何重要作用?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见解。请点赞并转发本文,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这项高效的水稻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