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蜈蚣养殖技术:打造适宜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蜈蚣是个特殊的生物,它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低温下,它的生存状态特别引人关注。不少人对养蜈蚣挺感兴趣,可对养蜈蚣的学问,比如温度控制、引种、喂食等,了解得不多。所以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蜈蚣养殖的知识。
蜈蚣的习性与温度
蜈蚣属于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影响很明显,低于10℃它就不吃东西了,到了-5℃左右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它最舒服的生长温度在6℃到20℃之间。在养蜈蚣的时候,控制好温度特别重要。比如在冬天特别冷的地方,为了让蜈蚣能正常生长,得用改造过的蔬菜大棚来养,这样蜈蚣就不会冬眠了。可有些养殖户在比较冷的地方没注意调节温度,结果蜈蚣长得慢,有的甚至死了。
在不同的活动阶段,蜈蚣能适应的温度范围略有不同。产卵期间,温度得保持在20℃到36℃之间,这样才能有助于繁殖。而在共育期,如果温度超过38℃,蜈蚣体内的水分就会流失,导致它们停止活动。
养殖环境建造
建完蔬菜大棚,得防止蜈蚣跑掉,所以有特别的方法。通常会在大棚内壁贴上50多厘米高的光滑塑料膜。还有,蜈蚣的栖息床弄好后,消毒工作得做到位。饲养员得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把蜈蚣住的地方和活动区域都消毒一遍。要是忽视了消毒这一步,蜈蚣就很容易生病。
不少养殖户对环境建设不够重视,他们没意识到,把蜈蚣养在干净、安全的地方,能大大降低生病的机会。有的养殖户在搭建蜈蚣的栖息地时不够用心,让蜈蚣有机会逃跑;还有的养殖户不做消毒,结果蜈蚣得病的几率就高了。
种蜈蚣引种要点
引种是蜈蚣养殖的关键步骤。种蜈蚣必须达到国家药用标准,最好还要长得快、周期短。虽然理论上四季都行,但立夏前后,也就是五月初,是引种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候雌蜈蚣要繁殖了,准备下蛋。不少刚接触养殖的人不知道这个时间,随便引种,结果影响了蜈蚣的繁殖。
不同季节种植蜈蚣,对它们后来的生长和繁殖会有不同影响。要是种得早了,蜈蚣可能还没到繁殖的最佳时期;要是种得晚了,就可能错过了繁殖的最佳时间,这样一来,收益就会受影响。
喂食策略
喂食的时间和食量很讲究。晚上8点到12点是蜈蚣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晚上8点左右喂食最合适。不过,蜈蚣不是每天都吃东西的。一顿饱餐之后,它们会在接下来的2到3天里不再进食。而且,不是所有的蜈蚣都会在同一天进食。所以,投喂的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摸索。
新引进的蜈蚣,特别是那些像怀了孕的雌蜈蚣,它们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这个阶段,得喂它们足够的黄粉虫。要是喂食不对,比如吃的少了或者弄乱它们住的地方吓到它们,那可就不好了,会影响蜈蚣下蛋和蛋里的小蜈蚣孵化出来。
蜈蚣的孕育期照料
孕育阶段的蜈蚣需要特别的照料。产卵时,蜈蚣特别害怕受到惊吓,一旦受到惊吓,它们可能会停止产卵,甚至吃掉卵粒。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必须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产生大噪声,同时也不应该随意翻开它们的窝去观看。
在蜈蚣孵化期间,雌蜈蚣会一直守护在蛋或小蜈蚣旁边,期间不进食也不饮水。即使不给它们吃东西,但必须把湿度控制在60%到70%之间。要是养殖户没注意这些关键点,蜈蚣繁殖的成功率就会大幅下降。
共育期的注意事项
共育期就是成虫和幼虫一起养的阶段。这个阶段得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小蜈蚣最好放在瓦片的最下面,这样能方便吸收水分,长得快。多雨的季节,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更要留意,得防止蜈蚣得那种肚子胀的病。
在喂食上,小蜈蚣最好吃多汁柔软的动物性饵料,像黄粉虫的小幼虫,或者是剁碎的精肉泥。另外,还得保证它们有足够的清水喝。要是看到有生病的或者死了的蜈蚣,得赶紧处理,给它们喝点阿莫西林溶液,帮它们治病。
各位读者,我想问问,你们以前对养蜈蚣的事情有没有什么误解?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要是这篇文章对你们有帮忙,别忘了点赞和把它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