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唐县肉羊养殖:从牧羊鞭到羊舍,40 年产业发展的蜕变
唐县养羊的历史悠久,现状也颇为独特。以前,这里都是用传统的放牧法来养羊,而现在,却变成了大范围的圈养。这种变化,真是挺让人关注的。另外,在养羊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粪便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挺吸引人讨论的话题。
唐县早期羊养殖类型
唐县这边以前主要养山羊和绵羊。那时候,这两种羊在当地挺受欢迎。养殖方式挺传统,也挺粗犷。历史上,这样的做法挺合适,和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挺匹配。那时候的养殖户都是一家一户,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所以羊的产量自然比不上现在。唐县的自然环境不错,给山羊和绵羊提供了不少草地,它们能好好生存和繁殖。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让这种传统的养羊方法慢慢显出了不足。
时代在不停变化,光养山羊和绵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了。唐县得改变养殖方法,引进新的品种,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1990年鲁西小尾寒羊的引进
1990年,唐县养羊业迎来大变,首次引进了鲁西小尾寒羊。这羊试养成功后,唐县的养羊业立刻兴旺起来。鲁西小尾寒羊繁殖能力强,比以前的山羊和绵羊更适合大规模养殖。唐县的农民觉得这羊有优势,不少养殖户开始转养鲁西小尾寒羊。这一转变让唐县的羊养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羊肉等产品。那会儿,养殖户卖鲁西小尾寒羊及其产品,收入增加了,唐县的羊养殖也慢慢走向产业化。不过,随着养殖规模变大,一些养殖管理问题也开始冒头。
鲁西小尾寒羊的养殖规模增加了,可是在管理上碰到了新问题,得赶紧想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唐县的羊养殖产业还在慢慢摸索,他们并没有放弃,还在努力寻找发展的方向。
2007年养殖方式的转变
2007年,唐县大规模推广养羊。养殖户们开始买小羊来养,养羊的方法也从以前散放变成大屋子养。这变化挺明显的。为啥?因为市场上对羊肉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大屋子养能更好地控制羊的生长环境,这样羊肉质量就上去了。在这过程中,农户自己养的羊也按照“五统一、三分开”的办法被企业管起来,就是统一划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同时各自投资、各自养、各自算账。这样既保证了羊的大规模管理,又照顾到了农户的个人利益。在唐县各个村子里,这种大屋子养羊的新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和扩大。
这新的养殖方法对养殖户来说,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真不少。养殖户们必须学会这些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产业集群效应下的养殖区建设
2017年,唐县搞了个大动作,在仁厚镇、北雹水村、红山庄村这三个地方,开始建设集中养殖区。统一管理、统一防疫消毒、分户饲养,这样一来,疫病明显减少,肉羊的存活率也大幅提升,养殖户的收入有了保障。随着这些养殖区的不断壮大,唐县的羊养殖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养殖区会配备必要的设施。而且,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也加入了进来,这地方的产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建设集中养殖区,肯定会遇到不少挑战,比如说养殖户之间怎么协调。这些问题,咱们得想办法好好解决。
肉羊的销售情况与屠宰加工
在唐县,养殖户们有自己的销售路子。比如,葛堡村的养殖户会把养大的羊直接拉到屠宰场,宰杀了再卖肉。早在2008年,唐县就被省政府定为肉羊定点屠宰的试点县。现在,尽管县里养殖的肉羊都是在本地屠宰,可还是不够加工企业用的。当地有好几家像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北国富唐尧肉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就拿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来说,他们有一个年出栏2万只的无公害养殖基地,两条现代化的自动屠宰流水线,年屠宰量能达到150万只,年营业额高达1.67亿元。这些企业在肉羊加工和销售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让养殖户不用为卖羊发愁。这样一来,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养羊的积极性也跟着提高了。
市场需求要是再上涨,咱们这儿的加工厂就得琢磨怎么把规模扩大。技术也得相应地提高!
羊养殖粪污治理
唐县养肉羊挺多,处理这些羊粪挺麻烦。我国在处理畜禽粪污,尤其是防止臭味扩散这方面,还没找到好办法,但这问题必须解决。唐县为此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把禁养区的养殖场(户)都迁走,还搞了个政府出钱、企业带头、市场操作的机制,把利益关系搞得更和谐,推广力度也加大了。去年,他们投入了2500多万,给39家大型养殖场安装了粪便处理设备,粪便利用率提升到了78%。此外,还推广了“上喷下铺”这种环保养羊法,在南都亭村试验成功后,很多乡镇都开始使用,羊舍改造的面积也不小。
你们那儿的养殖粪便处理有什么高招没?能不能给大家传授一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个赞,顺便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