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挂艾”的含义

admin 发布于 2024-02-25 阅读(136)

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_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

好几天前,就见楼下邻居早早将艾蒿备好,闻着艾蒿香,豁然顿悟:又到端午

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_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

端午节挂艾蒿菖蒲,驱虫避邪,俗语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艾蒿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够产生奇特芳香,有效驱逐蚊蝇、虫蚁等。

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_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

在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中,就可对“端午挂艾”窥见一斑: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灵均,是屈原的字。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则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过于地。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我为平以法天,字我为原以法地。言己上能安君,下能养民也。”此言“正则”“ 灵均”隐喻着某种很崇高人生和社会的意义,含义是为人正直 、正派,为政公平、公正,是《离骚》主人公精神理想的高度概括。

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_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_有关端午对联

所以关于端午,一直被认为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这在唐代文秀的《端午》中,写得最为明显: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_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

屈原千古冤屈、国破身死也为历代诗人所称颂或感慨。比如宋代张耒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_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

滚滚江水,海海人生,端午寄托更多的,是人们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生之意义的期待与感叹。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则对端午习俗及感怀写了个齐全: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相对来说,这首诗与端午节的情思更加相谐,也大概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有感触。但节日毕竟是节日,身体康健、家庭圆满的美好祝愿还是要有,所以智慧的人们就想出了艾草菖蒲香包粽子五彩绳等等被寄予了美好期冀的事物。

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_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就会把用五彩绳扎好的小笤帚、小炊帚给我们系在脖子上、手腕上,扫除病灾,祈愿健康。这些彩饰要一直戴到夏天第一场大雨,河里发大水时,把彩线剪掉,一般从戴上到下大雨,线也脏了,剪掉随洪水一并冲走,也预示着身体的病菌疾患的都随水而去,小胖孩们自管健康成长便好。我至今记得小时候每每剪彩绳那庄重的仪式感,真真儿地觉得滔滔大水能够带去一切病灾疾苦,剩下的便是健康快乐,不然童年时光怎会那般无忧无虑?

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_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_有关端午对联

虽然端午的调性略有沉重,但按照习俗,也还是有向好的愿望,所以人们也会凑在一起庆祝节日。最热闹的,要数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有关端午对联_端午节诗句 俗语 对联_端午节的诗词俗语谚语对联

苏轼就是苏轼。所有的民风习俗,所有的溢美之词,不过是为最后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值此端午,相祝康健。

愿:佳人相见一千年。

标签:  端午 屈原 相见 习俗 苏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