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论文 远离繁华与喧闹的坚守,新华人对事业对灵魂坚守

admin 发布于 2024-03-28 阅读(98)

01

远离繁华与喧闹的坚守

新华人对事业对灵魂坚守的内涵也很坚挺,坚守住闹市里的清凉与淡定

有一种优质的品格叫坚守,人如此,事业也是如此。十字街头中心点那株柳树,枯了又绿,绿了又枯,剩下残败的躯干和零星的枝条,被移植到了仙屿公园边上,静静地沐浴晚风的清凉和余晖的残红,从此远离繁华与喧闹,她曾经的青绿也远离相依相望几十年的新华书店。

此时,新华书店作为灵魂的清凉驿站却又焕发青春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屹立在原地,岿然不动,建筑物那种物化的外形坚挺,新华人对事业对灵魂坚守的内涵也很坚挺,坚守住闹市里的清凉与淡定。

我与新华书店结缘于1978年的夏天,那年刚考上高中。从村里来到县城,自然要逛逛街。那时街面上店铺大大小小,零零星星,杂乱无章甚至破败不堪,但十字街的新华书店窗明几净,建筑形象与众不同,富有现代气息,里头的玻璃橱柜也铮亮精美,整齐摆放各类图书笔墨,那瞬间高贵与优雅的形体记忆刺激,终生难忘。

这年的年底,在这高贵与优雅里面买得第一本属于我自己的藏书――姚鼎生先生的长篇小说《土地诗篇》(上)。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初恋般一直珍藏于自己的书柜里触手可及的位置。后来的后来,要买到《土地诗篇》(下),这念头萦怀了二十多年。

一个时代,尽管各种物件琳琅满目,空间布局丰富多元,但把最要紧的路段,最精美的橱柜,最显著的招牌,留给书本,留给知识,这才是阳光,才是高度,是最值得推崇的,也是那个时代价值取向的真实写照。站在这个角度观照,新华书店是幸运的,也是自豪满满的。她一直屹立在双城镇最繁华的十字街头,而东北角的百货公司已被银楼所取代,东南角的医药公司已变成几家服装店吆喝声连连,西北角的粮油购销公司悬挂着婚纱影楼巨大的广告牌,唯有西南角的新华书店,屹立不倒,形态不变,气场不变,闹市中的清凉与淡定不变。

02

灵魂栖息的清凉圣地

新华书店读书征文怎么写_新华书店论文_新华书店分析

从清凉山上走下来的新华书店,一路清凉,遍地清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革命圣地源头的清泉活水滋养了新华书店。

延安延河水畔,有三山鼎峙:宝塔山,大家耳熟能详;凤凰山,中共中央当时在延安的办公地址;清凉山,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新华书店都在此办公。可以说,清凉山是文化山、思想山、精神山和宣传山。而且其他机构在中共中央迁入延安时就已经有了,唯有新华书店在此孕育、诞生、成长,是摇篮,是襁褓。

清凉山上一个窑洞做门店,一个窑洞做仓库,相距甚远,条件艰苦,处境清贫,但他们靠脚,靠手,靠肩膀,将窑洞搭建成富丽丰足的精神宫殿。清凉山下,延河里悠悠流淌着清凉水,滋养着新华书店,也将新华人创业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蔓延到神州大地,四面八方,随着红旗,随着胜利的号角。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都会首先构建四大机构:银行,稳住金融秩序,维持生产;供销社,提供粮油食品,保障民生;邮局,建立通信渠道,确保联络;新华书店,建立宣传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占领精神高地。新华书店在党的革命事业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新华书店读书征文怎么写_新华书店分析_新华书店论文

新华书店在柘荣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在历届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在城乡老百姓的生活中,在读者的心坎上,同样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在商业大潮的滚滚红尘中,她的生存空间没有被挤兑没有被腾挪,反而在文化与商品的交壤中由内而外又由外而内地滋长着,成为灵魂栖息的清凉圣地,继而滋蔓着家家户户各自的书角书屋书房书城,也滋养扩容充实着我们的城池。慢城里慢悠悠的从容淡定,可能就滋生于此。

新华书店未曾远离十字街头,我也未远离新华书店,因为纸质书籍特有的墨香凝聚了彼此。在我的生活里,书是收藏品,是媒介,是精神食粮,也是治愈的良药。展卷在四季,清凉如洗的时光如此悠闲而浪漫。购书成为日常,且这个月的案头又堆上了:鲍鹏山《风流去》,王充闾“人文三部曲”――《国粹》《文脉》《逍遥游》,梁晓声《人世间》(上、中、下)以及余华《文城》。阅读的体验不必非得心潮澎湃废寝忘食,就在阅读中流连即可,人特有的持续思维与精致感受,只要亲近阅读就会曼妙身心。在买与读的轮回中,几十年过去了,一本本堆叠下来,几十本,几百本,几千本,几万本,日积月累成了一方天地,一座城池,一圈篱墙,这就是全部的世界,清凉,清净,清楚。

从清凉山上走下来的新华书店,一路清凉,遍地清凉。我倒觉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热不免炽烈炙肤,冷难免料峭刺骨――有时都需要逃避。只有清凉,才符合中国的中庸理想、哲学追求,爽在肌理和五脏六腑就容易被欣然接纳。

03

从容坚守一份清凉

新华书店论文_新华书店分析_新华书店读书征文怎么写

终一生,执一念,缮一事,成一业

人人都与新华书店结缘,从上学接过第一本书开始。只是大多人不像我如此直接、粘连和绵长。但遗憾的是,我和众生一样不了解新华世界历史脉络与发展布局。只是在何敏先生嘱咐要为新华书店写一篇文章时,才去粗略了解和回顾她的昨天。她耀眼的昔日荣光,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虽然没有令人惊奇的发现,我却瞬间感觉有心灵上的不期而遇。我想她应该孕育于清凉山,不纯是巧合,也是人为的,也是自然的,是天意的。延安的胜利不单是军事上的,首先应该是思想上的,文化上的。延安的胜利,也就是清凉山的胜利。新华人没有去追求上市公司刹那核爆的财富,也不像某些快餐文化转瞬即逝,而是坚持自己的核心理念,占地繁华,一路行走,不失清悠与淡定从容。

一座城,或一个镇,是应该有一间书店的。一个人,真正的活人,也是应该逛逛书店的。网络书店选择性十分强大,而实体的新华书店尽管小雅,但那种可以体感的肌质,可以嗅闻的书香,只买一本就能触摸所有的性价比,以及只有书店才能有的不愠不火的清凉,不紧不慢的舒缓,只有进去才能细细地品味,不能用隔空点击完成。

新华书店读书征文怎么写_新华书店分析_新华书店论文

柘荣新华书店落地生根,悠悠又稳稳当当地存在于岁月风雨中。你可以不懂它的历史和变革,但它能给你乍见乍惊的清晰而丰满富丽的即时景观。这是新华人对这清凉的坚持,不坐等十字街头的繁华,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傲慢,而是背起行囊进校园,访厂矿,入乡村,走街巷。走一趟,可能一无所获,但仍旧坚持,坚持这一道风景,持续他们的步伐,坚守并昭显他们的创业精神。

唐诺先生说,书籍确实是人类所成功拥有的最好的记忆留存形式,记忆从此可以置放于我们的身体之外,不随我们肉身朽坏。唐诺先生所言是实实在在的眼手可及的纸质书,不是依赖电流的电子书。何敏先生以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进入新华书店,见证起承转合,晨昏交替,见证了纸质书籍独占鳌头独领风骚的岁月。

终一生,执一念,缮一事,成一业,融入新华书店剥茧抽丝,凤凰涅槃的历程。后继的年轻人昂扬青春的面孔,迈着青春的步伐,用青春的肩膀,把实实在在的厚重驮起来,传世经典,科普书籍,农村实用技术,林林总总,构建起背包上的新华书店,流动,欢畅,青春,活性,田间地头,街区巷陌,流光溢彩,刻迹留痕,一张张照片以及众多的影像资料,记录他们走过的路,飘落的书香。他们身上定有清凉山上流淌下来的基因流。他们背负起的是重量,是责任,是精神,是一份清凉的坚守。

04

书香书声永不绝

新华书店读书征文怎么写_新华书店分析_新华书店论文

十字街头,繁华之上必有净土

北大钱理群教授说,当今国民性最大的问题是人不再是一个精神性的人。钱教授对这个问题做了学术性的、极致性的阐释,而我想最根本的症状在于离书店太远了。远离书店远离书香的人会是精神性的吗?现在背对书店的渐行渐远的人日趋成群,为了书香聚拢,为了读书声不绝,为了精神不灭,新华人一直在努力,在坚守。

现在的书店经历了装修上的改头换面,修饰与内涵都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把单一的图书卖场打造成集多元图书品种、高端硬件环境、多元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休闲中心,阅读、演讲、交流、培训、展览、静坐、清谈。二楼的仓库与门店打通,成为阅读区、亲子区,木质阶梯上书写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赫然在目,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将物化的阶梯顺行上升为精神性的阶梯。十字街头,繁华之上必有净土。新华人坚信,阅读涵养人文,拥抱诗歌,就一定能够眺望远方。钱教授忧患的精神性一定会在一帘墨韵、满城书香中回归。

新华书店在坚持着,我也在坚持着。每去一个地方出差,第一等事就是寻找书店,先是新华书店,后是邮政书店及其他各类私营书店,省城还有越洋图书城、榕树下书店,回程行囊中必有几本书。

我的家人也会问我,买那么多书干什么,又没空看,有的也只是看个前言。我无法回答,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其实不是故事)。上小学时,有一个老师不抽烟,就喜欢收集烟标:劳动牌、鹭江牌、前门牌、老刀牌、经济牌、丰收牌、牡丹牌、水仙牌、大重九牌、阿诗玛牌、乘风牌、武夷牌、古田牌……各种牌号的烟标贴满四周的墙壁乃至天花板,师娘竟没有意见,因而老师的烟标也体面地存在着。我相信收藏书的人更多。

新华书店读书征文怎么写_新华书店论文_新华书店分析

人与书,人与书店的关系是一言难尽的,修心,解难,释疑,或纯粹性的收藏或阅读,或为了各种各样的考级。邮政书店关张了,其他书店也不见了踪影,唯新华书店坚持坚守,为我们提供了逗留的清凉,走进书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都是恒温的不冷不热的清凉。

爱默生讲,书店是魔法洞窟,里面住满了死人,是因为我们进去,才将他们从酣睡中唤醒。一部书要成为经典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读者的千锤百炼,千头万漉始到金。多数人不知道《土地诗篇》这部长篇小说,但在我心中它是不折不扣的不是“经典”的经典。因为以后的人生,不停地穿梭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寻访书、购买书、阅读书的心路历程,都是与这最初的相遇契合的。姚鼎生先生已经作古了,但是《土地诗篇》(上、下)还清凉地安放在我的书柜里,犹如安放一个漂泊的灵魂,随时可以回想当时阅读时的心理体验,可以进行精神层面上的对话与交流,记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曾经忽略现在却想回头看看的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我现在延续着翻展购买阅读书籍的愉悦历程,继续着与新华书店的粘连,每月清凉,不分冷冬与酷暑。

作者简介

张锦兴

作者单位:柘荣县残联

文学爱好者

出版散文随笔集

《贫农阅微》《乡村闲话》

在报刊发表过论文若干

优秀征文将收入

《我的精神家园一一读者眼中的新华书店》

一书正式出版

● 扫描二维码添加官网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

标签:  新华书店 文化 新华 读书 文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