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5 年:激发活力,兴林富民,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方式
在林业发展的道路上,“资金从何而来”与“效益如何提升”始终是各地急需破解的核心难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林业本身的进步,而且与林农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在林业现代化的浪潮中显得尤为关键。
林业经营的现状挑战
我国多地林业正遭遇经营困境。在农村,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后,林地细碎化问题尤为突出。在一些村子,林地被分散分割,2018年时这种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林业规模化经营,使得林业难以发挥规模效应,进而影响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模式,全国约90%的集体林都采用这种模式,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实际情况表明,林地经营较为分散,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管理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不少山区,众多农户的小块林地分布零散,机械设备难以得到有效使用,进而推高了林业的经营成本。这一现象,正是阻碍林业发展、影响民众富裕的关键因素。
案例中的联合经营
一些地区正在尝试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2018年,就有村庄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的先例。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这个村庄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村民把他们的资源和资产折算成股份加入合作社,到去年年底已经实现了统一经营管理。这种模式有效地整合了林地资源,同时也改变了林农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
崇州市还推出了“林业共营制”。该制度将“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和“林业综合服务”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自该模式实施以来,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等手段,构建了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管理不善和服务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助力
林下经济,作为兴林富民的关键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的景溪村为例,该村便依靠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成功获得了152万元的扶持资金。这笔资金被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修建了长达4.5公里的林道。这一系列措施,为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景溪村计划加强林下经济的品牌打造,以此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比如,通过打造品牌,竹笋等林下产品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种林下经济不仅有助于提升林产品的价值,还能利用林间空间,开展多种经营活动,从而增加收入。
林权流转与规模效益
集体林权流转的推广对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此举能使林地得到合理集中的管理,从而增强规模效应,增加农户的收入。以某村为例,林权证对部分种植户而言,是发展的关键。2019年,一位种植场负责人就签订了363亩林地的承包合同,并随后办理了林权证。
然而,在流转过程中,资金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一些种植场虽然扩大了规模,却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新成立的种植场由于林权质押价值低,且缺乏抵押物,贷款变得尤为困难。这种现象在众多小种植场中普遍存在。
要钱有路林权融资
各地正努力拓宽林业产权融资途径。在百色,当油茶种植面积扩大至210万亩时,当地金融机构采取创新举措,批量收集茶农种植资料,制作出贷款“白名单”,从而让2700多户农民得以顺利获得贷款,助力油茶产业发展。
我国全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已取得显著成效,贷款余额已超1300亿元。同时,各地也在持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例如林下经济收益权质押贷款、油茶贷、林农快贷等。这些创新产品成功挖掘了林业资源的金融潜力,实现了资源向资产、资产向资金的转化。
多方合作共促林业发展
林业发展倡导多主体协作,这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国有林场与民营林场,以及大户之间的合作就屡见不鲜。在江西崇义县,就有10家国有林场与20多家民营林场和大户携手,形成了合作联盟,共同推进林业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资源,显著提升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水平。
国家鼓励并支持小农户开展多样化的联合经营,并且热烈欢迎各种企业加入林业投资的行列,以多种方式共同推动林业的进步与发展。
大家可曾想过,自己所在的地区能否借鉴这些创新的林业经营和融资模式?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能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这些有益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