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民超 7 亿,竟还有机构用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少年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瘾戒治中心”犹如潜伏在阴暗处的毒瘤。杨永信及其网瘾戒治中心的行为,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心寒。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人权,且违法性质明显,却未能得到根本遏制。这不禁让人深思。
网瘾概念的来源
关于网瘾这个话题,众说纷纭。虽然1995年纽约的心理医生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它并未被纳入心理疾病诊断手册。这就意味着,网瘾是否构成一种精神疾病,尚无权威认证。在我国,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根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有6.88亿网民,他们每周平均上网时间高达26.2小时。因此,简单地将网瘾定义为疾病并不恰当。
观察现实,我们日常频繁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工作和娱乐。网络对现代人来说,就如同水电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不能仅凭使用时间长短来判断其为疾病。
电击疗法的存在
杨永信的网瘾戒治中心,电击疗法一直是众人争议的焦点。他们起初采用电击疗法,即便后来因为非法使用这些仪器被曝光,2009年8月,央视记者揭露他转而使用所谓的“低频脉冲治疗法”继续进行治疗。在央视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学员协助杨永信压制“被治疗者”,而杨永信则用电击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电击治疗让患者承受了极大的痛苦,有的患者甚至形容自己的头部痛苦得难以忍受。
从患者立场来看,电击疗法无疑是对身心两方面的极大折磨。换个角度,这种行为显然是对基本人权的严重侵犯。人的身体,绝不能任人随意电击,更不应当成为这种残酷“治疗”的承受者。
13号室背后的真相
“13号室”并非只是治疗的地方。它对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那些被称作‘网瘾少年’的,实行的是惩罚措施。这里的评判标准相当宽泛,从顶嘴到摸鱼缸,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惩罚的依据。换句话说,孩子在这里稍有不合规定的行为,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一个正常教育或治疗场所应有的样子。
“13号室”与一般的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不同,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它更像是一个集中营,孩子们在此丧失了基本自由与尊严。
家长的错误态度
令人震惊的是,众多家长竟然成了杨永信的帮手。尽管杨永信团队绑架“网瘾少年”、涉嫌虐待和非法使用医学仪器等负面消息频传,仍有大量家长选择站在他一边。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增加电击强度以“治疗”顽皮的儿子,甚至失控地狂呼“增加剂量,电死他”这样残忍的话语。更有来自“山东临沂”的“家长”,每当杨永信负面新闻爆发,就会纷纷出来为他辩护,刷屏力挺。
这些家长可能因为对孩子沉迷网络感到无力,然而,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没有选择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而是选择了伤害孩子。
机构的官方支持
网戒中心之所以能持续存在,关键在于它获得了官方的认可。临沂市卫计委公开为其担保,并宣称该中心在治疗“网瘾患者”方面,成功率高达90%以上。这样的官方支持,为网戒中心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
这种所谓的成功率究竟从何而来?缺乏科学严谨的考核,缺少合法合理的标准,这样的成功率毫无价值。它不过是为那些不良机构提供了一道继续作恶的保护伞。
社会反应与未解决的现状
虽然社会上对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戒治中心有所了解,像《走出“13号室”》这样的深度报道也使更多人知晓了他们的恶行。然而,这个机构至今仍在继续运作。在我国网民总数超过7亿的情况下,这种事情的存在实在是对社会的羞耻。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监管机构究竟在何处?为何时至今日,这样的机构仍能逍遥法外?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就此展开讨论,同时,不妨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